四柱算法亦称“子平术”,即为命理学之基础。四柱算法是徐子平等诸多先贤,在继承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河南鹤壁市淇县雲夢山下王庄村。道家人物,为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李虚中(字常容,唐魏郡人,祖籍隴西。北魏侍中李冲八世孙。貞元十一年进士及第,补秘书正字,后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世传《李虚中命书》,署名"鬼谷子撰,虚中注"。)等前辈纳音论命以及神煞论命等古命学理论基础上创立的,为八字月令格局论命的一种体系。后人为了纪念徐子平故,便将八字算命术统称之为"子平术"。
▲图片二徐子平像图源:网络徐子平,名居易,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華山,著有《徐氏珞子赋注》二卷。元代劉玉在《已疟编》云:"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这种四柱算法最著名的典籍即《渊海子平》,为宋代徐大升据前人论命成果编著而成的,是八字命理学的宗祖之作,也为习八字算命术者必读之经典名著,该书以财、官、印、食、伤等格局将命运层次分为三六九等,奠定了后世命理学的基本格局,诚为传统命理学第一书。
四柱算法理论主要是以年、月、日、时对应的干支来排算命理的。
这种四柱算法命理学言人生命运会与其出生之年、月、日、时四柱干支相关,其基础是天干地支各个对应有神灵主宰之在。
是故,也不可以全然视之为迷信。其实是和数理、五行以及历法有所关联的,其真正之作用还依旧是在人心法界。
命理是以人的出生时间来论说,分为年、月、日、时四柱的。四柱一一对应了干支(六十花甲),然后是与之相应的十二神煞,以及根据流年地支起太岁推导出命局“贵人星”与“小人星”的干支相貌特征。再根据日干与“贵人星”、“小人星”的阴阳关系定性,看官星、财星、文昌星、天德、天贵在何处,论喜神、驿马、婚配、桃花现何方,辩血光、凶煞等灾祥。然后问大运、小运、流年,等等。但这些都离不开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等术数理论。
所以,四柱命理学成立的逻辑基础是五行生克之理以及天干地支对于个体人生命的意义。
▲图片三天干地支对应时空方位图中国古代讲阴阳五行理论由来已久,原则上是属于数理逻辑的,而这与族姓祖源其实是相关联的。人类(现代智人)族姓祖源总的来说都出自伏羲氏的,是属于伏羲文明的。由伏羲氏向四面八方分宗出八支,即为最初的世界各民族祖源之由来。
书史言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木数四。若古印度将世界所有一切分为地、水、火、风称之为“四大”者,即为指古印度承自伏羲氏文明尚数理四之缘故。
其后又有女娲氏王天下,接续女娲氏王天下者则为神農氏。若书史言神農氏行火运,秉火德王天下。火数三故,则神農氏尚数理三也。若太公所传《黄帝阴符经》讲天、地、人三材者,即为承自炎帝神農氏者也。故太公姜尚,姜姓即为炎帝神農氏后人也。
约四、五千年之前起,黄帝始以土德王天下,而土数五,故黄帝文明则言五行金、木、水、火、土(见《尚書·洪范》),即属黄帝文明所用分类法则(律令)也。由此可知,四柱命理之基础为五行,即为黄帝之胤所说。故这种四柱命理之说,其实即黄帝族子孙后人所宜言者也。而三材、四大、五行之说俱属方法论,用以推论或界判世间事物。而真正四柱命理中起作用的依旧还是六十花甲,天干地支。
四柱命理学的基础是六十花甲天干地支。干支纪年(包括纪月、日、时)是一种很特殊的,古老的纪年法,其实是糅合了数理二(阴阳)、数理三、数理四,以及数理五。以十二地支为三四,而十天干为二五,故六十花甲中其实是将阴阳、五行、三材、四大之数理糅合在一起。从自然律见,如果有一法具足完备者,这种六十甲子即是也。
古人信天命者,信人生在天地之间一切俱有自然气数之在。其言“气数”者,“气”指四时八节,二十四气等节气。而“数”即此六十花甲所言含数理法则也。而这种对于一般世人生命的作用是极大的,甚至大多数人去世之后如果他们的灵魂不灭,则依然还会起作用。
有一种前人误会者,即言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是由岁星(木星)纪年法变来的,其实非也(岁星运行周期为11.86年)。十二地支之存在是出于数理以及察日月经行,测太阳回归年之需要。而数理上的作用,即为十二寓含一、二、三、四,四个最基本的数理也,一加二为三,三乘四为十二。
故十二之为数,乃数中最完整者,具足一、二、三、四,四个最基本的数理也。
且朔望月周期29.53余日,与太阳回归年相比较,一年十二月有余。故数理十二左右影响人生,其作用之大哉!
数理之作用,有一种象形比喻者即为律动,更形象的比喻即为说有生物钟。生物钟指每时每刻人生都有一种属于自然规律的律动在作用着。心脏有规律地跳动,脉搏,脑电波,心电图,这些都有律令作用之在。乃至人类语言,一呼一吸,瞬间刹那,这些都有律令作用之在。
而这个律动的本质是和气数有关的。“气”可以理解为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之“气”,为属天气。另外还有人类生命存在一呼一吸,生命活动,气血运行之“气”。而气数之“数”字,即为指这种数理逻辑,自然律动之在也。以后科学进一步发展,即可以证明宇宙间一切事物俱只是一种数理律动。故即使是人死亡之后,其有灵灵不灭者,依然还会受这种数理律动之影响和作用。
故现代人戏谑所言“生命之本质是化学,化学之本质是物理,物理之本质是数学”,将生命的本质最后归之为数学,这其实不无道理也。
▲图片四古印度数理派大师像图源:网络数论派思想可以追溯到吠陀和奥义书时期,《摩诃婆罗多》中对数论派思想有大量记载。相传创始人为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迦毗罗(Kapila),4世纪出现了数论派最重要的哲学家自在黑(Isvarakrsna)。后者制作了现存的数论派最早的系统经典《数论颂》。数论派另一重要经典是《数论经》相传作者是迦毗罗,但实际上是14到15世纪假托其名而作。若四柱算法,讲天干地支者,其本质上依然还是某种数理法则之运用。而这种数理法则之组合运用对于生命来说即为具有本质性意义。
天干地支组成六十花甲,这有点像现代生物学讲DNA双螺旋结构(DNAdoublehelixstructure)者,只要将双螺旋的两条多核苷酸链换成天干和地支即能形象地表达六十花甲在时间进程中的作用,是以六十为周期循环螺旋行进的。
▲图片五DNA双螺旋结构图图源:网络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而年、月、日、时四柱组合在一起,就像钟表的齿轮大小四种链接运转一样。这种年、月、日、时四柱组合律动,重叠相加在一起,则数理上会有种不同的结果。代表着大约一千万余种组合形态,从道理上以此论世人命格,即大约在一千多万人中就会出现相同命格者。当然,这是从概率学平均作论断的。
故四柱算命的本质还是和数理法则有关的,只是这种数理法则是体现在年、月、日、时四柱上的。
古印度哲学有一派即数论派(Samkhya),数论派哲学家认为,世间所有事物(或世间现象)都是由某些根本因转变出来的。而这些根本因中最根本的还是数理。若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亦即此意。而现代信息理论的发展进一步阐明了,所有的一切包括图像、音声等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数字,故最后宇宙间的一切都可演绎为一系列的数字代码。
▲图片六明图源:网络人的生命中其他事物可以随机迁变改易,但唯有家庭和出生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人的命运有所主宰者,即为指这种家庭出身影响作用之大也。但论家庭和出生,不仅仅是指时间,也和空间方位有关。所以,四柱命理学在逻辑义理上其实还是有缺陷和不足的。充其量只能作为决定人生命运诸多因素中的一种。故命理学上论有与明太祖朱元璋同一命格(四柱八字相同)者,却为一养蜂农人,即此证也。
乾造:戊壬丁丁
辰戌丑未
大运:癸甲乙丙丁戊己
亥子丑寅卯辰巳
六岁运空戌亥与申酉
道家讲“我命在我不在天”,如蘇東坡有诗曰“我命不在天,羿彀未必中。作诗聊遣意,老大慵讥讽。”俱指这种四柱命理之说不可全然信之,其中有些作用,即为数理律动之在。尤其是中国人大多为炎帝或黄帝之胤,故本命其实即要循各族姓之不同而作论也。若黄帝之胤其数尚五,而数理五对应的是天干,天干二五得十,即五行复论阴阳。故论本命元辰者,其实要以天干为主,若明太祖朱元璋乾造本命即应取干支丁丑之日元“丁”,论其为阴火之本命,而各种用神、喜忌,大运、小运、流年合化等,俱要以日元天干丁火为主,以论命格之财、官、印、食、伤诸事体耳。
然炎帝神農系族人命理其实应更注重十二地支,以十二地支从数理三和数理四,即神農氏炎帝系行火运数理三,伏羲古氏族行木运数理四。此即为从族姓祖源论命造本命元辰归重干支,应以何为重也。但前人论命理者尚不及此,而笔者目前还缺乏实际占断案例依据,故仅为据理立论,但为一家之谈,供喜好命理者作参考耳。
一般命书但将干支一同称为本命,其实即指漢族人如今基本都是炎、黄二帝后人通婚所出者,故言天干、地支并重也。
▲图片七三煞合局示意图图源:网络先论三煞。何谓三煞?如寅午戌合火局,火旺于南方,北方(亥子丑)乃其冲,为三煞(亥为劫煞,子为灾煞,丑为岁煞亦称墓库煞)。申子辰合水局,水旺于北方,南方(巳午未)乃其冲,为三煞(巳为劫煞,午为灾煞,未为岁煞)。亥卯未合木局,木旺于东方,西方(申酉戌)乃其冲,为三煞(申为劫煞,酉为灾煞,戌为岁煞)。巳酉丑合金局,金旺于西方,东方(寅卯辰)乃其冲,为三煞(寅为劫煞,卯为灾煞,辰为岁煞)。用诀表示则为“寅午戌煞北,申子辰煞南,亥卯未杀西,巳酉丑杀东”。若评命理论命格者主要即根据四柱中日元与四柱干支对应的关系,古人总结为二十四种神煞,以贵人或小人论之。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天乙贵人、太极贵人、福星贵人、文昌贵人、三奇贵人、魁罡贵人、德秀贵人、学堂词馆、驿马。以上十二种神煞基本上属于吉星,如命格中遇见(以本命日干与其他年、月、岁三柱对照)此十二种神煞,即为某种吉星高照之象。如最属尊贵的天乙贵人,其口诀曰:甲戊并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虎马,此是贵人方。如日干丁巳,月己亥者,以“丙丁猪鸡位”论遇其他三柱上有亥或酉者即为天乙贵人。命理曰“若人遇之则荣,功名早达,官禄易进,如命乘旺气,终将登将相公侯位。大小运行年至此,亦主升官进财。故一切加临至此皆为吉。凡贵人所临之处,大概喜生旺无冲破”,又言若“遇天、月二德最佳,得之者聪明智慧”。一般命理书不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里有一个道理在,如以丁亥为论,丁属阴火,合丙、丁、午火局,如遇壬、癸、子为三煞冲克,唯亥为地支阳水,阴阳有所遇合故即不为冲克,反有阴阳平衡停匀之象,故为大贵之人论。另一个天乙贵人是丁酉,以酉合金局,为日元坐偏财之象。故亦特属尊贵者也。命书中此句“丙丁猪鸡位”并未讲明,其实丙丁遇合亥酉也要分判不同的,丁遇亥酉当以坐贵论,而丙之遇亥酉应以有合论(与其他三柱)。而要以坐贵为本命尊贵与否论,以有合为行运利达论。故《惊神赋》云:"日干座贵,一世清高"。李虚中《命书》言:“干合为上,支合次之,无合为下”。与贵人星相对者,一般称之为“小人星”,但名言上其实有一些问题,比如出家人命格中多有华盖、孤鸾、孤辰寡宿,这是一个出家僧人的正格,不应该被称之为“小人星”。如行伍从军者自然应该要有将星临命,甚至十恶大败也为属佳。所以,论命者其实是要有些辩证哲学思想在的。不能盲从命书教条。
华盖、将星、金舆、天医、禄神、亡神、孤辰寡宿、空亡、十恶大败、咸池、孤鸾煞、四废。这些贵人星或煞星的来由,其实都与天干地支在年、月、日、时及大运、流年上的遇合有关,其作用原理已然还是五行生克。还有一种是论大运和流年时所常用的:太岁、太阳、丧门、太阴、五鬼、小耗、大耗、紫微、白虎、福星、吊客、病符。从命名上也可以大概知之,如“吊客”肯定是与丧事有关,“病符”肯定是和罹患病症有关的。白虎为凶星,太岁亦凶亦吉,小耗、大耗肯定是与消耗破财等有关的。如小耗古星命家谓岁中虚耗之神,所理之方不宜运动出入,兴贩经营。犯之者有遗亡虚惊之事。又曰,小耗“乃太岁气絶之辰,故曰小耗。假令寅年,寅旺,卯衰,辰病,巳死,午墓,未絶也”,以旺、衰、病、死、墓、绝论也。这种言旺、衰、病、死、墓、绝者即出自自然律,自然规律必然如此,佛家言人生有生、老、病、死,生必然有老,老必然有病,病必然有死,自然而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故寅人遇寅年为值太岁生旺,而后遇卯则衰,遇辰则病,遇巳则死,遇午则墓,遇未则绝,自然如此相顺序列。流年遇合行运表
▲图片八流年遇合行运表图源:网络
包括十天干、十二地支中的阴阳五行,以及这种流年遇合论旺、衰、病、死、墓、绝者,都是以逻辑义理,讲自然律的。和数论派观点,以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持正排列作论也。故曰“天道持平”,如天干中,五行甲乙木运一阳一阳轮值,然后木生火故丙丁火运一阳一阴,以此类推,午己土运,庚辛金运,壬癸水运为轮值一圈,周而复始。十二地支也是如此,不过是将五行土纳入金、木、水、火之后为所谓“库”,而成三四得十二地支,亦为属三三轮值,周而复始。▲图片九解放前测字算命摆摊者图源:网络笔者曾有一友人古琴家,因值太岁本命冲克之年,担心祸事故避居道观,不料在山上却摔成重伤,毕竟其人已经年老体迈,行山路不便者即容易出现意外。是故,有些道理其实比命理更显见。好在摔伤尚不至于送命。那迷信者却要说重灾轻受的话。如果真送命了,那就只能说认命,命该如此。所以,迷信其实是要不得的。大部分世俗人喜好算命者即为迷茫不自信者也。或有所欲求自私蒙蔽者,或心中愧怍忐忑不安者。故做人但存天理,做事行正道,何须算命占卜问卦哉!
故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安命心理。安命者即无所怨尤,一切境遇处但只存平常心,坦坦荡荡地无所畏惧。还要有一种道理,即有相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智慧,知一切都是在因果律作用之下的,如是因,如是果,故改命转运者非为不可能,只是其中自有深奥道理在耳。更有一种道理,即知凡事日计不足而岁计有余(出《淮南子·真训》曰:“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之有余”)。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荀子《劝学》中的话,原来即为自然而然的道理,这个道理本身并不存在何家何派的。凡人事业之成,都是要讲求机缘境遇以及持久耐心积累的。而算命者往往会有一种一蹴而就的心理在。
是故,有些属于天生的,即客观已然成熟者,即非人意志所改变,但世事难料者,前途未卜者,唯事在人为耳。
▲图片十明·歸莊书法《荀子·劝学》名句绫本52xcm十松山房藏本算命即为属儒术之一种。算命中所寓含的逻辑即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对于底层百姓人民而言,就是要他们认命和不造反。对于江湖术士算命看相者而言,即要来求问者乖乖受其摆弄安排。所以,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愚民思想的一种贯彻。
算命术亦属于鬼神信仰之一种,是属于一种泛神论的信仰,相信有四柱十二生肖六十花甲月建月令太岁诸神君主宰着人生命运。
但人们却会被“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出《论语·述而》)蒙蔽。以《论语》此说见,似乎孔子本人并不主张信仰鬼神。但实际上,孔子本人就专门会捣弄神奇古怪,如当时有猎人捕获了一种类似四不像的动物,孔子就附会到自己身上来,说成是麒麟①。人们无意间挖出了地下属于墓葬品的陶制羊或青铜羊,传言到孔子那里就被他煞有其事地附会成“土怪坟羊”②。所以,这里其实存在一个属于反悖的逻辑,亦即术数家所言阴阳背反之道,所谓“欲取先予”“欲左先右”是。亦即要站在他的立场来反对他。
比如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唯物主义的人,一旦被人们标签成“唯物主义者”之后,轮到他说见到什么鬼怪神奇之事,人们自然就相信那一定是真的了。这也就是所谓“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一种逻辑。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装神弄鬼也是一种特权,而这种特权是属于精神控制术的,只能掌握在少数专制统治者手中。
▲图片十一年7月13日据《每日邮报》报道,在TheBlackVault网站上发布了这份档案,其中包含有关不明飞行现象(UAP)的文件。故现在美国军情局有人声称解密UFO等事,那就要小心被装神弄鬼者所蒙骗操控了。这些基本上都是一种巫术的运用。实质目的就是要装神弄鬼,通过心理巫毒化来蒙骗和操控他人。
说白了,这就是儒家思想,一种属于驾驭术的儒家思想,目的就是要维护其专制统治,要因此来愚弄弱化下民。主要是心智方面的,要令百姓人民普遍地失去自主判断能力,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依赖,渐渐被其左右和控制。孔子儒家思想的这种方面在秦商鞅时期达到了顶点。商鞅的学术脉络不是很清楚,历史上已被抹去,但知道他出身衛国公族,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后又向尸佼习杂家学说。但其师承中,吴起明确是属于儒家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商鞅的愚民、弱民思想本来就存在于孔子学说之中,如《论语·泰伯》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要是智识上要弱化被统治者,这是一种属于统治者驾驭臣民的逻辑。
故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要维护专制统治,而非维护公平正义。故古道忠义,到儒家这里就沦变为“忠君”了。而任何统治者都有可能滑向这种思想之偏颇,即云私心和控制欲其实每一个地球生命都是有的,或多或少。世间的人们本身就存在私心杂念,而儒家学说则助长了这种私心杂念。故春秋之后的中国进入了儒家道统型社会,亦就沦变为战国乱世,各个俱存私心,各个竞相凌夺,天下遂纷乱不堪,日甚一日。故中国社会后来便有一种跳不出的周期律,城头频换大王旗,每隔约一百年左右便要改朝换代,而百姓人民在每一次动荡之中便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饿殍千里,正如元代词人張養浩所作《山坡羊》唱那样,“……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从《论语》等所载孔子言论析见孔子虽然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但真实的孔子还是非常在乎巫蛊迷信者,从孔子喜《易》“韦编三绝”亦可知之。将混沌不能明见之事,求诸占卜问神,这是玩《易》者的逻辑。当然,《易》本身也寓含了自然律阴阳变化的道理,也可以作为哲学思维的一种借鉴。但无论如何,古代《易经》最真实的作用还是用于问神占卜。
故孔子喜《易》,信鬼神之事,此毋庸置喙哉。但孔子本人为官吏出身,早年即开始为官,且无家学传承,故虽然后人有将《易》之《十翼》附会孔子所作,但孔子在阴阳术数研究上并无成就。而真正将阴阳五行等术数糅合进儒教之中,成为儒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其实是漢初的几位大儒,包括叔孫通、孔安國,以及董仲舒等人,但他们基本上都是齊人(叔孫通山东滕州人,孔安國孔丘十世孙,董仲舒河北廣川人邻近齊魯之地),其实是将齊学中的有些内容(主要是鄒衍、鄒奭一派阴阳家之学)加入了儒教之中。
这种将迷信巫毒化内容注入儒家经学之中应该即肇始于孔子修《春秋》,故比较《春秋经》(尤其是《公羊春秋》,即经齊人公羊高一系所传下来的《春秋经》)与《春秋左氏传》的区别,一者是具体历史细节被大量删汰去,二者是注入不少某处城门失火或某地某时天降陨石等史家原来并不十分注重的天象怪异之事。即为后来董仲舒之流建立儒家“天人感应”学说奠定了基础。
相术相术的逻辑是建立在表里一致上的,亦即有其外相者,必有其内心。但这样的逻辑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以外在和内里毕竟不是一回事。故一旦相学之兴起,世人俱偏重于外表面相者,即更有可能被奸佞虚伪之徒所蒙骗。
另一种道理也是显见的,如果单位任用招聘下属同僚但只是偏重面相容貌,则此单位一定会走向衰败,以其一旦沦为注重外在者,即必然会忽略内里实质者。
相反,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人其貌不扬,但下属却甘心听命于他,那这一定是个真正的好领导,其必有内在高明过人之处也。如齊相晏婴,身材矮小,貌不惊人,但历任齊国三朝相位,辅政达五十多年。
▲图片十二晏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維(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齊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齊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以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国君主。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齊国的尊严。但人们无论在交友言契,或在任仕途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掺和一些以貌取人之心理的。有的时候则是代表理性的丧失,或代表社会不公平的。
如中国文人画专有画锺进士图者,即为指唐代有陝西終南鐘馗者,其人文武双全,虽然科举考试获贡士首,但因相貌奇丑无比故,面试却被罢黜,当即愤愤不平地撞死在殿阶。后托梦为唐玄宗驱鬼疾,遂被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
▲图片十三羅聘画扇面50x23.5cm十松山房藏鐘馗,道教俗神,专司打鬼驱邪。中国民间常挂鐘馗神像辟邪除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鐘馗捉鬼”的典故传说。《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鐘馗系陝西終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武德年间,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到了天寳年间,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臨潼骊山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梦见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将其吃掉。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鐘馗”,皇帝梦醒,即刻病愈。于是,唐玄宗便命吴道子将梦中鐘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民间鐘馗信仰寓含的一个道理,即指不可以貌取人,即为道家之人对相术的一种否定态度。
但相术自古即有,古人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人际之间,尤其是初交陌生人者,无法了解对方更多的生世履历境况,但只能看其面相(包括骨相、手相、足相等)以及仪容举止。
从泛义上言,其实相学存在于每一个世间个体生命之中,每一位个体生命对于其他生命体都有一种属于本能的爱憎喜恶,其实就是内心的某种固有认知性。如见一人龇牙咧嘴,目光闪烁不定者,其所言之事就自然会怀疑之。而称之为相学者,其实即专注于研究这种人类外表形象者,当然不限定在人类,也有相马、相牛、相昆虫蛐蛐等。基本上都是一些经验之谈,加上一些基本常识性的判断,如相蛐蛐蟋蟀者,见蛐蛐壮硕牙硬须粗者自然即凶猛善斗。还有一种属于阴阳五行的判断,故分为青虫、黄虫等分类判别。有的青虫配白牙,称之为“白牙青”,从五行上说青为木色,白为金色,称之为金克木,或金木和合俱可。
故虽然民间有《蟋蟀谱》等书(最早此类著述者为宋代宰相賈似道),言之凿凿地称如何辨识蟋蟀好孬,但真正到后来还是要落在盆里撕咬一番之后才能晓得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大将军”。
相学如果和现代科学联系起来者,也许是现代全息理论,或佛教《华严》“十玄门”,即云世间所有的信息都是互相涵容的。故言有其里者,必有其外,最后的论证却是可以成立的。但在相学上却要指其荒谬,即因微妙之外在表现其实是很难察知的。如一个苹果,内里开始腐烂了,初期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但这种内里腐烂的信息会变现在外表吗?应该说一定会的,只是刚开始的时候是很微细难以辨识的。故相学的荒悖,其实是属于认识论的,以人类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
相学或亦通于美学,凡美好之事物,从相学上来说,即为匀停得称者,而世间所有个体生命总得来说都有此种匀停适中之心理需要。
诚然,各个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对相学的偏好也不一致。如从择偶来说,自然是偏向于寻求美好健硕者。但儒家相学之道更注重看其功成名就否,或看其有无官家威严。故相术中所论“贵贱”,这本身就是属于儒家要建立列级差等社会制度的。
即便是讲“穷通夭寿”,或讲“吉凶休吝”,那也毕竟是属于功利主义的。故一个人在乎算命看相者,基本上即可归类于私心作祟者之徒。而齊学虽然倡“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姜尚《六韬》),管子言“无私”,但阴阳家鄒衍、鄒奭却为稷下先生,故齊学中本就有这一路学术思想的。即言功利主义和私心其实世间所有人都是无法全然摆脱的。
故自私的逻辑始终还是会有的。即如佛教讲菩萨道精神要利他者,但更要说“自利、利他”。故儒家思想虽然可以批判之,但真正完全和儒家思想决裂也是做不到的。如日本明治维新福泽谕吉倡“弃儒论”,但实际情况中日本人的忠君思想比中国人更甚,甚至将天皇视作神一样的存在,故天皇一旦号召动员战争,日本国民即心甘情愿地为其赴死。
世间总是要有政府和管理者的,所以儒术中包括相术也不能完全地被排斥的。
以儒家学术本质为一种官学体系,旨在培养官员僚吏者,故要有一种属于统治者的威严仪容,故封建社会科举考试除了笔试之外,还要有海选廷试,即为要从容貌仪态,举止谈吐上来考核生员。这有一定的合理性在。
首先是属于民众心理上的,以普通民众并不能理性思维,并不能见到事物的实质,但能看外表相貌。故统治者威仪是一定要有的,不然的话即无从震慑统御地方百姓人民。
故诸家学说之中,其实即儒家一派更注重看相。或说儒家学说主要讲礼学,儒家礼学即注重于容陈仪表之礼也。
▲图片十四新版《孔子圣迹图》
《孔子圣迹图》有一幅,晏子沮封一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当时晏子对齊景公言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而当时其言“孔子,圣相也”则载于《晏子春秋·外篇》。
中国文字的奥妙处,其实即公孫先生名学,要征名质实,发明同异者,故曰“白马非马”。如晏子当时说“孔子,圣人也”,则明确之说孔子为圣人。但说“孔子,圣相也”,则指其外相,而非其实也。
重视于外表的形象,即因当初孟厘子副魯君朝楚过鄭不懂如何回礼鄭人劳边之礼,遂不愤不启地要选拔礼学人才,故有后来的“季子飨士”事件,要通过一次宴请年青学子,类似现代单位面试来选拔礼学人才,从而选中孔子作为第一礼学人才。因孔子身材高大(书史言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若按《古尺考》魯尺计之则为1.98米),有所谓“圣相”圩顶者。所以,魯国之学(亦即后之儒学)向来即注重于外表形象。
若宋学(如墨子、公孫子一辈)则要讲求征名质实。以有其外相者,未必有其实在。
故必要务实,笃实。此即十松《文明论》“先实后名”之意。
故当时齊景公要重用孔子,丞相晏婴言孔子“圣相也”,话外之意即指其但只是相貌外在者也。
故儒学之兴,即虚花浮现。从这个道理上来说,日本明治维新福泽谕吉所提“弃儒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必要纠枉过正之,方能痛改前非,方能有真正更新革命文化之气象。
相术总的来说属于现象学,一切事物都有表面的现象,以及内里深奥的事实本体。所以,相术本非迷信者也,只是世人被各种教条瞒昧蒙蔽者,被诸如《麻衣》、《柳庄》、《铁关刀》等相术书迷信教条所束缚者,成照本宣科胶瑟鼓琴之徒者,未能真正懂得相术道理机契玄关者,中其教条之腐毒也。
主要是人生观的问题。大凡算命、看相者都过于在乎和计较个人功名或家庭,患得患失了。但心心念念惦着自己子孙儿女,而乖悖天地正大义理,此即为儒家思想之影响荼毒,戕害国人纯正心性者也。
举如笔者年轻时谈恋爱,曾结识一女子已与她同居,道理上本应该与她成婚的,却又嫌她右眼角(相术书称“奸门”)有一颗黑痣,耿耿于怀,后来即未能与她成婚。而现在反思检点过去,其实那时就是被这类《麻衣》、《柳庄》、《鉄关刀》等相术书中所说的迷信教条给误害了,如今检讨,即无限悔责!
所以,真正做一个好人还是要淳朴敦厚一些,最好不要去看那些相术、算命的书。该干啥干啥,也不要那么计较许多。做事但问情理得当否,即可;做人但存无自欺无欺他之心,即可。信一切缘遇际合,都有自然天理之在,但只问于己于人果能安心否,即可。
▲图片十五蔡澤像图源:网络蔡澤,生卒不详,战国燕国纲成(今河北万全)人,善辩多智,游说诸侯。蔡澤在走投无路时入秦,经范雎推荐,被秦昭王任为相。随后在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惠文王之后,献计秦昭王杀信陵君、灭东周,几个月后,因被人攻击,害怕被杀,辞掉相位,封纲成君。在哲学上,倾向于道家,着重发挥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古代相术有灵验见诸史书者甚多。著名的有春秋战国时唐擧为蔡澤看相,有一次蔡澤请唐擧看相说:"我听说先生给李兑相面,言百日内将掌一国大权,有这事吗?"唐擧回答:"有这事。"蔡澤复问:"象我这样的人你看怎么样?"唐擧仔细地看了一番后便笑着说:"先生是朝天鼻,端肩膀,凸额头,塌鼻梁,罗圈腿。我听说圣人不在貌相(这一句恰可给晏婴所说“孔子,圣相也”做注脚也)大概是指先生吧。"
蔡澤知唐擧乃戏谑之言,即言:“富贵乃我本有(此句最要得!人唯有自信者方属真人,后人曰“面相不如心相”,心相即此内心之自信从容自在也),但不知寿命长短,望你一说"。唐擧道:"先生寿命从今往后还有四十三岁。"蔡澤便笑着表示感谢走了,随后对车夫说:"我端着米饭吃肥肉,赶着马车奔驰,手抱黄金大印,腰系紫色袍带,在人主面前备受尊重,享受荣华富贵,四十三年该满足了。"于是便离开燕国来到趙国,但却被趙国赶了出来。在前往韓、魏的路上还遇着强盗抢走了锅鼎之类炊具。最后蔡澤果然奉秦国三朝相印,退而安享晚年,后被封“綱成侯”,一如唐擧所说(出《史记·蔡澤列传》)。《左传》中有很多关于相术运用的记载。如楚成王当时想立其子商臣为太子,征求令尹子上意见,子上言:“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左传·文公元年》)。“蜂目”之说在宋人吴處厚《青箱杂记》有记曰"余昔年尝任汀州掌狱录,见杀母黄曾,其目睛黄小而光跌宕若蜂状,则蜂目之恶逆尤验也",即指此种目睛瞳子黄小,而跌宕闪烁不定者也。《战国策·齊策》:“王方为太子时,(齊貌)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清·畢沅《校正》引南宋劉辰翁注:“过颐即俗所谓耳后见腮,豕视即相法所谓下邪偷视。”
《国语·晉语》:“叔魚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填,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此种相法皆为古人所总结出的。若畢沅所言“豕视即相法所谓下邪偷视”似有不当,以豚猪之类低矮而视人者即多类于《麻衣相》所言“眼露下三白”者,其实即为其人惯于仰视上方者也。
▲图片十六三白眼二种图源:网络
有些人天生生就这些相者都会有先天原因在的。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是轮回不息的,如果前生一直是这样一种生命状态的,自然会在今生相貌中有所表现。
相术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相由心生”(出自《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其所言“心”者即通三世,而大多数人天生相貌都是属于前世心的。
相术之“相”亦即宰相之“相”,言古人为王公大臣做宰相者都是要会些相人之术者也。以古代信息不畅达者,录用寮吏臣工时但要靠相术的,一个人忠诚或奸伪,能力高下等都可以通过观相貌望气色来大致地作决断。
当然,这种相术不是仅仅指面相者,有的时候是听声音或得其他征兆,皆可。如齊桓公得寕戚饭牛者,即因夜闻其人歌声有不凡气概,唤来与之一番言语酬对后,探知其人果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之佳士,当即拜为齊国大夫。所以,齊桓公能为春秋五霸之首,固非泛泛庸碌辈耳。当然,除了歌声有声相能传达其人品格之外,其歌词内容也有所表达也。南山灿、白石爛,中有鲤鱼长尺半。
生不逢尭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
从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寕戚饭牛歌》相术家认为:语声与健康、心术密切相关,因而审辨语声亦为相术的重要内容,有人甚至强调”凡相先声,次气,后形骨“。这里有名言上的问题久已存在,即“气”字何指?其实即应指形骨耳,还包括皮肉。而后人所指之“气”其实即与“色”淆。《照胆经·总论》:”声者心之愿,五脏虚实之证,闻人之声而知其素。“《玉管照神局》:”人之有声,犹钟鼓之响,器大则宏,器小则短,神清则和,神浊则急。……”故古代用人之道,原来不拘一格,而其中相术亦起到了某种关键作用。虽然后来有科举制,但到了最后还是要有廷试,廷试的作用一方面要看语言酬答合洽与否,另一方面即要直观地看一下举子长相容貌。但这也会有问题,锺馗原来已经考上进士,却因相貌丑陋被黜。这一方面是用人的失当,也是一种不公平。▲图片十七宋·龔開图源:网络
龔開,宋末元初画家,字聖予(一作聖与),号翠岩,淮阴人。景定年间曾任两淮制置司监当官。乃诗文书画都擅长的文人画家,山水画师法米芾、米友仁,人物、鞍马则学曹霸,亦能画梅、菊等花卉。喜欢用水墨画鬼魅及道释人物。
即为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时相人是很难的!以真正重要的是人心,而有些特殊涵养者,其外表并不表现出众,即为有一种大才干者在也。故以貌相人其实不可取也,但更主要是说相术非常难以深入勾探到,有些高人逸士举止内敛深沉者,普通相术者即不能知晓其底里也。故普通人学相术当然也无不可,就怕那种学而不精,或浅薄者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无辜枉评君子,信口臧否他人,即深引为诫哉!故平心论,实不如像文革中举一把火悉数烧之,不令其荼毒后生晚辈也。而《道藏》中有此类相术、算命术数等书,原属于道家秘笈,不得其人者即不可相授受。而市井中摆摊算命看相之流,一般皆只是泛泛地读个《渊海子平》,或看本《麻衣》、《柳庄》、《铁关刀》等,信口胡乱牵扯瞎说,其实误害人者居多也。若真正古代神算、神相、神巫者,即属罕之又罕者也!《莊子》中有一段讲神巫季咸之文曰: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鄭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莊子》这段文字是说得道之人如何变易形色,令他人无法窥探其底细者也。故相术者,其实是要比对方高明者方能觉察审视一二也。古代有各种相法,有相人的,也有相牛、相马、相鹤者,更有相刀剑者,不一而足,但总得来说都要内心明洁如镜之人方能洞察于他。故《相鹤经》曰:“必清于鹤,而后可相鹤矣”,即此理也。而相人之术同样亦如此,以最后的相法精微是会落在很细致处,或若隐若现者,非洞达命理明鉴之士即不能知之也。如《莊子》中所言神巫季咸者,其人既名“神巫”,则知其相术即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但犹不能窥探列子之师壷子也。所以,相人之难,其实如此。而庸常之人,观三停五岳,察气宇眉色,论穷通寿夭,此皆属平常事,本不足为奇耳。而难只难在于非常之人,或如蔡澤者并无奇特之相,而善相者如唐擧却能知之者,此即为真正高明之相术家也。古今中外,自称会看相算命者多如牛毛矣,但真正透达深明者万无一人哉!但知相术非为迷信,而要了知其原理大体者,复深沉不浅白浮薄瞎议论臧否他人者,此即为有道高人,即如君子被褐怀玉之流也。故寻常间游戏徜徉人世间,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不妨事细心品鉴体读,故曰:相中有性,性中有相,性相不离,总在一心。▲图片十八清·金農书《相鹤经》图源:网络
金農,字夀門、司農、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扬州八怪之首。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诗文古奥,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相术有二要,一者论部位,再者论形色。
如中正、印堂称“官禄”,即指此部位在五官正上方代表来自上层之加被。如此宫透出佳色,即为行将迁升。以山根部位称“命宫”,即云自己生死存亡其实在两眼之间,而目下称“子女”,即指子女多为要照顾护视者也。或也有将地阁论为子息位者,即为指其在最下方,为后人晚辈所对应处也。而各个部位所对应者,其实都有些义理之在,虽《麻衣》等相术书不说明之,但善相者必先达其理,方可明断是非善恶也。
这种相术中称十二宫、九十九部所对应人生事体者,固未可以迷信论之也。现代全息理论的发展,即已经证明了所有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对应包含信息的。而中医的主要理论基础即建立在这上,故有望、闻、问、切之说。若言迷信者,则是后人沦为教条颟顸不通者也。而论相术之精固非数十年专研者不可达也,故普通人学相术以未达故胡乱牵扯,称之为“迷信”者可矣。
具体则可分为面相、手相、骨相、痣相、胎记、行相、声相等诸多方面。若真正看人断相,即应综合评见之。或相术中有曰“贵人贱相”,或“贱人贵相”者,前者指此人相貌虽平庸或丑陋,但却有一种内在的,人不易察觉的佳善之相,或其人有一种特别超出常人之相隐在其平庸相貌之中。而贱人贵相,则言此人虽然相貌堂堂,但在隐约中却又一种破绽处,多为指其人生活中有某种丢漏或不检点者也。
▲图片十九面相十二宫图图源:网络一、命宫,即印堂也,为心之根。二、财帛宫,鼻为财宫,位居土宿。三、父母宫,由日角起,至辅角止,居火星之位。四、弟兄宫,即两眉之罗侯、计都二曜是也。五、妻妾,位居目尾,即奸门、鱼尾是也。六、子女宫,即泪堂、卧蚕之间是也。七、官禄宫,上至发际,下至印堂,及日月角是也。八、田宅宫,发于肝,盖气魄关键,两目是也。九、奴仆,位居地阁,故在卑下、两腮之侧是也。十、疾厄宫,位山根、命官及年寿之左右是也。十一、福德宫,位居眉尾棱骨,西人所谓蓄财骨是也。十二、迁移宫,上至山林,下至辅角,即边城驿马是也。面相十二宫是一种最简单的占断法。大致根据这十二宫对应的气色而论。前人讲“气色”二字,气包含了骨、肉二种,有骨气胜者,亦有肉气胜者,各有所主,总的来说要骨肉停匀。还要与人的本命日元属性相联系,按阴阳五行来论断相格,如水命之人形象要浑圆取金水相生之格为佳,等等。而“色”字即为指该部位所呈现的颜色(包括光泽),这种跟《黄帝内经》上的医理望、闻、问、切之“望”字很接近。前人有言望气者,其实是地理上所用,在相术上其实是望面容颜色。医理上是以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颜色所变达的生克关系来诊断病症的。但通常相术者主要看邪正和衰旺。
其言色者还有祖源族姓有关。以中国人基本上属于黄帝之胤,故相术上将黄明之色论为第一宝色,面相上无论那一部位有此色发俱为佳上,如中正、印堂部位现此黄明正色,即不日内爵禄升官将至。其言正色者,即黄帝族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也。《黄帝内经》所言“黄如蟹腹”③,面相上虽然不一定要如蟹腹之黄那么纯黄,或淡黄,或黄中透紫红俱可。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明”字,即为行运得令与否。如黄而不明亮者,即不曰得令走运者也。诸如此类。大致这种论面相颜色者,都是要视民族论吉凶的。大致前人分为:一黄、二白、三紫、四红,俱要光明鲜洁为佳。唯青黑色一般以恶色论,从五行论青为木色,木克土故,非我華夏之人颜色之正。黑色亦尔,黑为水色,故如果瞳睛及毛髪呈黑色本为正当,如皮肤肉色显黑色或青色,一者为肾水不固之象,二者为肝气(主怒)过盛,俱非佳色。故相学论“青面麻须非善类,钩鼻庞腮不可交”,即为青面之人易暴怒难制,但从人年龄论年轻之人面隐隐透出些青色为属正常,故言“青春”者也。故大凡面色者,都要看年龄,如果寻常人中年以后面成老黄干结之色俱属正常。
相法上善恶要具体辩证地看,如普通人论面相青色为不佳,但军旅之人又未必,故曾国藩著《冰鉴》其中有论及年轻人要取青面者,即为青面者多易怒反而更适合为行伍之人。一般華夏人面色都是偏黄色居多,故论面相看肤色者都要察其隐约中透出的,还要结合祖源氏族而论,故顓頊之后行水运者,则另当别论。或非洲等异族者,黑色反为其正色。西方白人者,则以白色为第一正色。相术当然以相面为主,以面称“神堂”故,即人的精神气质最能表现在面部也。除了面相十二宫,更精详的分断法即为九十九部,各有部位之命名。如循文明义理命名者,则此等命名皆已能详明该部所主何事,如1、2左耳起名“天轮”,“天”即与天份有关,宜高耸向上,表父母者也。如56、57“法令”即表此人尊严有令名与否也。观此等部位气色即能大略知之。(参见下图,图片廿)
▲图片廿面相九十九部图图源:网络面相气色之正与否还要结合四时节气论,根据四季节气的变化论气色善恶。如相术书中言“冬来地阁白光浮”。即指冬天要看下巴地阁部位(上图71),冬天属水,见黑色为旺,水见水,先凶后吉。见青色现为相生,先惊后吉。见黄、赤二色相间,土、火、水三者相混,主凶!四季看鼻。土藏于每季的最后一个月,以黄色为主色而应兼见该季当令之气色,但以准头为主要部位。满面黄气明润,即使没有该季当令之色,仍以吉论。如色滞色暗虽不吉,但亦不作凶论。诸如此类。另外还有以天星六曜九星等论面相的。如“六曜”,即左眼为太阳,右眼为太阴,山根为月孛,紫气为印堂,左眉为罗睺,右眉为计都。等等。
面相除了面孔十二宫、九十九部之外,更要在毛髪、须髭,指爪、目睛、瞳子上看,皆有专门的说法和理论在。
俗言曰:穷算命,富烧香。这虽然是市井卑俚之言,却也寓含有一定的道理,以一般有心算命或看相者,俱属不自信者,或生活中遇到纠结困惑难以排解者。而所谓“富烧香”者,这种人通常即会存恭敬之心。无论是对祖先或神佛,但能主敬存诚,自然即为有道德之人。故从义理上论,这种“富烧香”之人即为能认真做事且持之有恒者。能认真做事且持之有恒者,自然家道即愈来愈殷实。而好算命、看相、占卜者往往多存有一种侥幸心理者,其不祥衰退,穷困潦倒,亦属自然耳。
若古代用人之道要看相者,其实亦即为古人的某种窘困不得已也。以用人者最好是建立在档案系统履历记录才能考核之上的。只有档案履历缺失者,不得已要依靠相术论断人品善恶的。故正当的社会单位体系,公司或行政部门录用人才者,还是要依靠完善的档案制度,要看所录用之人的履历以及实际考核其能力,不能一味依赖相术。反过来说,如果某某一旦注重和依赖算命、占卜、相术等术数,则其组织系统或存在严重问题,或其前途即属堪忧哉。
跋
自前年乙酉冬至开篇写作不缀,历二春秋,经三冬至,而成此《文明论》共一百三十八篇,分上、中、下三部。呜呼!春来秋去,秋去春来,忽忽之间伏案写作已历二载有余。唯自顾写作,无暇虑他。今已大体成此。其间许多辛苦自不待说,无奈读者寥寥,不免自叹伶仃。唯思文明理性正义本亦不在乎人多势众,若寒夜之有明月孤悬丽天,星辰寥落,虽目前无人睹见会遇者,而明月、星辰自放一种光明辉耀,信乎将来总会有相知者,能体达笔者此写作《文明论》之良苦用心者也。岂不闻古人言,“得一二知己者,足矣”!唯《文明论》开篇题目之宏大,所涉及古今中外事体之广博,固非一人一时所能究竟发明文明深奥义理焉。故此,笔者常存抛砖引玉之心,但只念做个铺垫引路之人,写作为文权充作铺道垫路的石子,好令后进贤达之辈能藉此有所升进,或能更加发挥昌大文明义理。若能在衰世中挽回文运天心于万一,则鄙人之愿亦足矣。己亥十一月廿七冬至
於太湖漁洋山麓
辛丑六月十九增补校对重发
①《春秋经·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绝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②《史记·孔子世家》:“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閬,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③《素问·五脏生成》: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