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宏亮收藏明代和田镂空花上压花一品仙鹤祥云玉带板
毛宏亮收藏明代和田镂空花上压花一品双仙鹤祥云玉带板,这个一品仙鹤祥云玉佩工艺精湛,寓意吉祥如意。仙鹤主功名,是祥端。仙鹤脖子很长,一副骄傲的样子,象征着人的功名。说起明代玉器,首先想到的就是“粗大明”、“陆子冈”这两个粗工与精工的矛盾体。
明代(年-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有着年的历史。明代早期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一派盛世景象。明代中晚期的万历年间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人民的市场选择,活跃了市场,推动了生产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玉器行业的发展。其实明代治玉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仿古之风渐盛,治玉行业发展迅速,高大的掏膛立体器皿开始出现
明中早期多为白玉、青玉,而晚期多为青玉、灰玉。明晚期玉器形状大的比中早期更大,小的更小,玉质差的更差。明晚期玉器种类繁多,纹饰多为吉祥图案。强调装饰性和创新,但造型能力差,作工较粗犷。
仙鹤:寓意延年益寿。在一些地区的文化中也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传说中的鹤是一种仙禽,据《雀豹古今注》中载,“鹤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可见古人认为鹤是多么长寿了。因而鹤常被认为鸟中长寿的代表。
这件玉佩器物工艺达到古代玉器工艺高级水平。器型雅致清新,玉质莹润,如脂如新,仙鹤翩翩起舞高洁脱俗,整体保存状况非常完好,其传递出的寓意,非常适合赠送给长辈,表达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同时鹤因为仙风道骨,为羽族之长,自古被称为「一品鸟」,寓意第一。补服,又称补褂,外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用以区别官职差别,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如一品文官用仙鹤补;用猛兽代表武官,如一品武官用麒麟补。
明代玉器的玉材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的和田玉。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驼,经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至则互市得兴,车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明代还通过海上贸易,得到了大量珍稀宝石,扩大了宝玉石制作的用料范围。明代玉器在工艺上是粗犷与精细并存。民间用玉大多粗犷浑厚,不拘小节,精工者较少。由于民间用玉的数量较大,传世较多,导致后世一提明代玉器就称其为“粗大明”;其实明代玉器不乏精品,当然它们是为王公贵族、商贾富豪们服务的。
文官儒雅娴静,官服以禽鸟为补子图案纹样,以彰显其贤德。
一品:仙鹤。仙鹤美丽超逸,高雅圣洁,而且长寿,可达六七十岁,在古代成为仙风道骨和长寿的象征。在吉祥鸟的系列中,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凤成为皇后的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相鹤经》云:“鹤,寿不可量。”《诗经?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官员补子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二品:锦鸡。锦鸡亦称“金鸡”、“玉鸡”、“碧鸡”,是吉祥的象征。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其羽毛色彩艳丽,传说还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绣在帝王的礼服上,也叫做“华虫”,表示威仪和显贵。三品:孔雀。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有品性。《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四品:云雁。《说文》释义:“雁,雁鸟也。”雁行,飞雁的行列,并行或走在前头。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大雁还有一种吉祥的意义。大雁飞行的规律性引申为礼节的次序。如《仪礼?士昏礼》规定:“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相见礼》规定:“下大夫相见以雁。”也指官吏的排班。所以,大雁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五品:白鹇。形体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细黑纹,面颊赤红,脖子有青毛如丝,尾羽很长。白鹇鸟产于南方,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吉祥物。白鹇鸟展翅,象征抛弃尘秽,迎新纳福。白鹇鸟喝水象征生活像泉水甘美。此外,它还能赶走灾害,祈求丰收。总之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白鹇还是一种忠诚的“义鸟”。传说宋朝少帝赵昺在崖山时,人送白鹇一只,他亲自喂养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国后,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终与鸟笼一同坠入海中。后人称白鹇为“义鸟”。所以,白鹇鸟的形象作为五品官员补子,取其行止闲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六品:鹭鸶。白鹭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白鹭是吉祥之鸟。《魏书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颈远望。另,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经》:“寮窠雍雍,鸿仪鹭序”。《元诗选》:“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七品:鸳鸯。古称“匹鸟”,据说鸳鸯成对,鸳鸣鸯和,左雄右雌,双双飞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颈而眠。若其偶失,从不再配。《诗经?小雅》载:“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寿宜之”,体现了古代“五伦”中夫妻美好的关系,是一种吉祥的瑞鸟。其作为官员的补子,是取其羽毛上耸,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业业。八品:鹌鹑。在古代“鹌”和“鹑”本是两种鸟。据《本草纲目》记述:“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无斑者为鹌也。”后经语言演化,将二者合称为一物。鹌鹑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谐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象征意义。用鹌鹑表示官员的等级,除了上述意义外,据《山海经》云:“其鸟羽司帝之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饰,意思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九品:练雀。亦称练鹊、绶带鸟。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用彩色丝绦织成片状的长条。绶带的颜色和长度随官员品级的变化而不同。皇帝和诸王用四彩,长二丈一尺。宰相绿色,公侯、将军紫色。古代帝王、诸侯、士大夫均佩玉,系玉的丝称“组绶”。因此各种绶带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而练雀的尾羽与之相似,故有绶带鸟名。绶带鸟也因而具有了上述的象征意义。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而用作官员补子。御史:獬豸。在文官九品之外,御史这个官职也有补子,其形象是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述异记》载:“獬豸者,一角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宋史?舆服志》记述用獬豸角的形状做成帽子,给御史顶戴,称为“獬豸冠”。明清时獬豸作为御史官服补子图案,说明獬豸执法护法的象征意义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以彰显其威仪。
一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戴礼》说:“毛虫三百六十,以麟为长。”是龙、凤、麟、龟四灵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说文》的解释是:“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麒麟设武备而不为害”。“有足者宜踢,有额者宜顶,有角者宜触,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二品:狻猊。是像狮子的一种神兽,晋代郭璞直接解释为狮子。《尔雅?释兽》曰:“可伏虎犳”。据明代杨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记述:“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可见,狻猊是龙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当是取其勇猛之意。三品:豹。《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四品:虎。《说文》曰:“山兽之君”,以喻威猛。《宋书?符瑞志》说:“白虎,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为百兽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因此人们视之为吉祥的神兽。能守诚信,驱邪气,纳祥瑞。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门”。由于虎威武勇猛,所以古来颇受将帅崇拜。将军的营帐称“虎帐”。勇猛之士称“虎贲”、“虎夫”、“虎士”等。清代武科进士榜为“虎榜”。五品:熊。《说文》的解释:“熊兽似豕,山居各蛰。”熊虎丑,其子狗。《尔雅》的解释:“又罴如熊,黄白文。”可见,古代记述了两种熊:一是狗熊,一是人熊。据《国语?晋语》记载:“黄能入于寝门。”“黄能”即“黄熊”,比狗熊体形大而且勇猛。作为武官官阶的形象,正如《诗经?小雅》所说:“唯熊唯罴,男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六品:彪。《扬子法言》曰:“彪静成文,动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可见,彪与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七品、八品:犀牛。《说文》的解释: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犀牛的皮可以做铠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国语?越语》称“水犀之甲”。其书的注解说:“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九品:海马。此处的海马,并不是大海中头部似马、单条尾巴向后上方卷曲、体长十几厘米的海洋动物,而是和陆地吃草的马模样相同、背上长出两只翅膀的神话中的海兽。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海马的身世颇为神秘,没有介绍其详细情况和象征意义的资料,只是在解释补子时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水兽,似马,水陆双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其文虽短,但意义明确。原来,古代对最下层的军官要求颇高,既能指挥步兵陆战,又可指挥海军水战。有这样骁勇善战的军官,军队的战斗力肯定极强,有了这样的军队,国家的江山就一定会稳固。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帝王龙袍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的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进行教诲;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博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服补子是帝王龙袍十二章纹的延伸,由此而形成一个等级分明的系统。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明代玉器从器型上看,主要有玉礼器、装饰用玉、文房用品和日用器皿等。玉礼器主要有玉璧、玉圭;装饰用玉有玉带板、带钩、带扣、玉簪、鸡心佩、花片、方形玉牌等;文房用品有玉笔、笔架、玉砚、水洗等;日用器皿有玉盒、玉杯、玉壶、金托玉执壶等。
明代人崇古、尚古的心态,促进着仿古玉的发展。明代仿古玉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仿古彝器,造型与汉以前青铜器物接近,不为琢做旧,追求典雅古之美,宫廷仿古玉属此类;一类是琢假古玉,以假乱真,谋取高利,民间玉市仿古玉多属此类。还有一种复古器物是玉炉顶,由于明代的服饰发生了变化,元代的帽子式样不再流行,玉帽顶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有心的匠人把它镶嵌在香炉的顶盖上变成了炉顶,当炉顶成为时尚时,老的帽顶就不够用了,于是复古样式的炉顶就出现了。明代宫廷用玉,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这类器物金玉珠宝融为一体,有在玉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的;有金镶玉的带板;有金饰件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的;无不雍容华贵,珠光宝气,彰显了明代皇室贵族气派。
毛宏亮的收藏种类并不繁杂,主要为古玉和鼻烟壶,且器型多小巧。他每每惊叹于这弾丸所在凝聚的高超的技艺和文化,并沉迷于其中。这大概就是收藏的乐趣所在吧。
收藏家介绍:毛宏亮,出生在江西吉安书香门第世家,外公王天佑和“七君子”之一王造时共同创建《前方日报》和复古书院,广州艺术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广州艺术品收藏家协会古玉(含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古玉收藏鉴赏家,明清内画名家鼻烟壶收藏鉴赏家,新浪名博,绿色江河志愿者,中国摄影师协会高级认证会员。腾讯艺龙旅行专家。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可可西里沱沱河长江源水力资源保护站建设及保护斑头雁公益活动.曾被第一财经日报和《中国摄影师杂志》《航空画报》报道参加可可西里沱沱河长江源水力资源保护站建设及保护斑头雁公益活动事迹,目前处于寻找世界最美明清内画名家鼻烟壶和代表谦谦君子性情温润和田古玉物件。20岁开始利用闲暇时光及节假日远行到全国各地古玩城,20多年时间,跑遍中国各个地方人文历史古迹及江河名山,世界三大洲的12个国家都留下了他的寻找历史文明记忆足迹。
毛宏亮谢谢您的支持历史艺术品收藏价值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linzhang.com/qlzjg/8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