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麒麟掌 > 麒麟掌开花 > 正文 > 正文

10年前的万到现在还值多少钱今天给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2 15:17:38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805/4925640.html

前几天和朋友们聚会闲聊,聊到了收入和幸福感的问题。

大家都感慨,收入越高,反而不如年轻时能感受到强烈的幸福感了。

当然,另一个朋友说的更真实,别看现在收入比以前高,但总有一种感觉,手里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并没比之前多多少。

大家都纷纷点头。

可不么,这些年很多人都有一个直观感受: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

但具体有多“不值钱”?似乎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比如,大家有没有想过:

假设10年前你手头有万,现在值多少钱?

当然,我知道,无论计算出哪个数字,都会有人不认同,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一样。

01

但如果一定要探讨,我觉得有三种方法可以估算一下,给大家具体盘盘:

第一种是通过物价比较的方法。

举个栗子:

10年前你买块儿豆腐要5毛钱,现在至少需要1块钱。

那10年前的万,从物价的直观感受来说,现在就约等于50万。

咱也不用瞎猜测,官方有直接衡量物价的评估方法,就是CPI。

我查了下过去十年CPI,主要在2-5%之间波动,年的最新数据是2.5%。

如果取一个平均值2.3%,那就意味着,每一年万的购买力都削弱2.3%。

算下来,10年期间,万就变成了79万左右。

肯定会有很多人说:不对啊!我感觉钱贬值的比这个厉害啊!

像我10年前理头发才5块钱,现在随便一家理发店都涨到了几十块钱,翻了不止两三倍。

要知道,CPI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的样本很广泛,并不是只有你日常消费的那几样,和你个人的生活感受肯定有差异。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比较宏观的视角。

就是用广义货币增幅减去名义GDP增幅,来计算真实的通胀率。

这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GDP代表一个经济体一年内创造价值的总和,而广义货币则代表着一个经济体所有可以交易和计价的信用总量。

两者的增速差,就代表了这个经济体超发的货币,也就意味着货币的贬值程度。

看下近10年的平均数据:

每年增速差2.78%,可以看出来,比CPI平均数据2.3%还是要高出不少的。

换算下来,10年期间,万差不多变成了73万左右。

不过,还是会有人不服:

明明房价涨的那么猛,十年前的万能买几套房,现在连首付都够呛,现在的万绝对不值73万了。

那我们还有一个更激进的视角,就是直接看“货币膨胀多少”,也就是M2涨幅。

这样可以更好地描述,你的个人财富相对社会总体财富的变化。

举个例子,假设以前总货币是亿,你有1亿,你就占有总资产的1%。

现在总货币是0亿,你有1亿,你就只有总资产的0.1%。

货币的增发,就意味着你持有货币价值的相对丧失。

比如说,80年代富裕人群的代表“万元户”,放到今天的中国,可能就要划入“穷光蛋”行列了。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数据:

十年前,M2货币供应量是85万亿,十年后的年,这一数据是万亿。

也就是说,每年的货币平均会多10%。

换算下来,10年前的万,现在的含金量变成了39万左右。

可能这个数字,更符合大部分人的直观感受吧。

以上,我给出了三种评估方法,是不是又涨见识了呢?

不过,大家发现没?不管主观感受是否有偏差,但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钱,真的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如果把钱拿在手里,你会发现,财富不但没增加,反而随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资产购买力逐渐降低,咱辛辛苦苦攒来的财富,很有可能被通胀给侵蚀掉。

这给我们普通人的启示是什么?

就是一定把手头的钱转化为资产,让自己的钱生钱,赶上通胀的速度,才能对抗贬值。

02

不过说到投资,现在也真是不好搞。

前一段时间,各大银行也开始下调存款利率,某些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银行的存款产品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原因就是两个字:

稳健。

能稳稳地赚到钱,对抗通胀,对普通人来说就已经是最大价值了。

那问题来了,如今存款利率下调,现在还有没有好的替代品了?

有。

01

打新/债券基金

如果手上闲钱比较多,可以考虑一些专门投资债券或者港股IPO的信托基金,历史收益能达到10~20%。

以鲸爷最近入手的一款信托基金举例:

这款基金,是信托公司将募集到的资金,投资到港股IPO打新以及债券基金中,有三种不同的投资组合,可以根据自身偏好进行选择,当然组合不同,收益也不一样。

比如鲸爷选择的是港股IPO投资组合,历史收益最高能达到20%以上。

并且,一般我们自己参与港股打新,中签率非常低,特别是市场热门的大肉签。而信托公司是专业机构集中打新,优质独角兽中签率比散户高出很多。

而且锁定期只有6个月,非常灵活。

02

储蓄型保险

从长远来看,利率下行是大趋势,而想要在抵御通胀的基础上解决财富安全增值、养老以及孩子的教育规划问题,那么可以考虑下香港的储蓄险。

香港储蓄险的回报率高,复利能到达5%~7%。

可不要小看这5%~7%的复利,魔力可是很强大的。

举个栗子:

假设老王,想用万的成本来解决40年的退休生活问题。

怎么规划呢?

他选择一个年化复利为5.5%的储蓄险,每年投入20万,五年的时间,总共的成本是万。

那老王从61岁开始,每年就可以从这个账户里提取15万,一直取到岁,总提取的退休金为万人民币。

岁的时候,这个账户上面还有万的余额,万一他不幸中途离世,这个账户还能更换受益人,由孩子来继承保单,成为新的受保人,每年继续领取15万,直到孩子岁。

总的来说,在利率下行的大行情下,自己又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式,买储蓄类的保险就是一个非常稳健的选择。

毕竟,这基本上是躺着就把钱赚了。

在大通胀和大放水时代,经济走势扑朔迷离,跑赢通胀守住财富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鲸爷,如果你对上面两款产品有兴趣,可以添加下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linzhang.com/qlzkh/9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麒麟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