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麒麟掌 > 麒麟掌电影 > 正文 > 正文

百色岑氏首领不是中原来客白耀天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3 12:28:04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百色岑氏首领不是中原来客文

白耀天

元末明初谚云:“潘州田、杨,广西岑、黄。”〔明〕高岱:《鸿猷录》卷十五。元、明时期,广西岑、黄二姓首领的势力是很大的。当时,他们几乎一统了广西左、右江地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岑、黄当为左、右江水土养育。可往日,岑氏首领却口口声声说其先人为中原汉人,只是为了征讨“蛮人”,方才落籍于桂西的。个中曲直,本文拟作分析。

一、岑氏首领为张扬其祖先为中原来人煞费苦心

明代加强对各地土官袭职的管理,规定土官请袭必须交缴土官本人的亲供宗支图本,否则不予受理。当时,泗城州土官知州岑氏还老实,他们的谱系只溯及元末的岑恕木罕。

弘治十三年(年)七月出任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广西巡抚的刘大夏,在广西见到了泗城州的《岑氏谱系》。该谱系说:“始祖木纳罕于元至正年间()与田州知府之祖伯颜一时受官。”《明孝宗实录》卷二二二“弘治十八年三月甲辰”条。此中的“木纳罕”,疑为刘大夏对“恕木罕”的误记(有的文献记载作“怒木罕”)。虽说泗城州《岑氏谱系》是刘大夏在弘治十四年(年)前后见到的,但可以相信它修撰的时间是在明朝前期新的泗城州土官报袭的时候。在此之前,壮族没有文字,岑氏首领文化素质不高,不重谱系,家谱不修,人过时迁,历代先人无从追溯,一旦被迫修谱明确世次,只好直认距时不为太远、尚可以追忆的岑恕木罕为其始祖。

随着时间的演进、文化的开通、交流的频繁、官场的历练,岑氏首领似乎觉得以元末明初的人为始祖,家族源不远、流不长,难在人前张眼,于是夤缘攀附,拉上了同为岑姓的史书有记载的的东汉初年舞阴侯(有些文献中作“武阴侯”)岑彭,将他认作自己的始祖。比如,至今仍竖于今平果县旧城圩前田垌的刻于“成化岁次己丑”(年)的思恩府《崇真观碑记》,篆额是“中训大夫田州府知府兼来安守御事舞阴岑镛”,立石是“中慎大夫思恩军民府知府舞阴岑鐩”。“舞阴”,疑即自岑彭受封的“舞阴侯”而来。本来此处应写籍贯,比如宋时编撰《新编方舆胜览》的祝穆字和父,建安人,其署名即为“建安祝穆和父”。岑彭原籍是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南)人,应写“南阳”或“棘阳”,可由于他们初入道,未知蹊径,便从岑彭的官爵“舞阴侯”中取“舞阴”二字来装潢,弄得不伦不类。

田州府和思恩府岑氏土官攀上了“舞阴侯”岑彭,泗城州岑氏土官亦步亦趋,紧紧跟上。弘治十八年(年)三月,泗城土官族人岑九仙为了给护印土官岑接袭替土官一职张本,上奏说:泗城州岑氏“自始祖岑彭以来世袭土官,至岑豹子知州岑应罹恩城州知州岑钦之祸,子孙灭亡殆尽。其弟岑接,众推护印,累著劳勋,乞令袭职,俾掌辖夷众”。岑彭为汉南阳郡人,东汉初年为大将军,封“舞阴侯”,子孙历仕于东汉王朝,泗城岑氏谓“自始祖岑彭以来世袭土官”,显系不根之语。时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当即批驳:“岑九仙妄援汉岑彭世次,尘渎圣听。”要治他的罪。明孝宗“命押(岑九仙)回镇巡官处收查发落”《明孝宗实录》卷二二二“弘治十八年三月甲辰”条。。

岑九仙被收查发落是他的事,岑氏伪造来源照旧进行。嘉靖九年(年)林富《广西通志》卷五二载泗城州土官岑姓“家叶自谓汉征南将军舞阴侯岑彭之后”,即是明证。

与此同时,田州岑伯颜一系的岑姓土官,除认岑彭为始祖外,还知道了补缀一些世系。嘉靖《广西通志》卷五二载:田州“土官岑姓,自汉征南将军舞阴侯岑彭之后,元以来有岑翔、岑瑛、岑雄、岑世兴、岑也先、岑伯颜者,相继为田州及来安二路总管”。林富从嘉靖八年(年)接王守仁主政广西,至嘉靖十年(年)结束,在广西仅三年,其志所据当为田州岑氏土官所供的谱系。元朝传世98年,岑家更迭六代,平均代隔16年,似不合乎代传规律。而且,除岑雄、岑世兴、岑伯颜外,岑翔、岑也先不见于史书记载,岑瑛虽名传史册,却又是岑伯颜的孙子,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人,怎么可以说他既为元代人又是岑伯颜的高祖呢?不过,有了元代的世系,自然比所谓的“自始祖岑彭以来世袭土官”胜了一筹,显得婉转而略为周全一些。

至明朝后期,岑氏土官认识到仅抓住“汉征南将军武阴侯岑彭”还不能自圆其说,还需要说明岑氏怎样由中原南来落籍于广西。嘉靖六年(年),浙江余姚人王守仁提督两广军务,和平解决“思田之乱”,改流复土,重以岑氏为田州土官知州。此恩此情,对岑氏来说有海洋之深。有了这样的深层思想基础,他们又找到了狄青曾率兵南下征讨侬智高(有的文献记载作“侬志高”)一事。二者结合,他们塑造了一个随从狄青南征侬智高的浙江余姚人岑仲淑。随之,他们将田州岑氏谱的“元以来有岑翔、岑瑛”等人的“元”淡出,把“岑瑛”改作“岑英”,并在岑仲淑与岑翔之间加上一个岑自亭。留存至今的天启年间()泗城州土官岑兆禧撰写的摩崖石刻《岑氏宗支世系》即为此类作品:

岑仲淑,派自余姚,善于医道,立武功于宋高宗朝,授麒麟武卫怀远将军,随狄襄公征侬志高。克林州城,破邕州,志高奔广南。襄公还朝,仲淑公善后,驻镇邕州,建元帅府,督桂林、象郡三江诸州兵马以御志高。始通市马于水西,大火合兵扫荡西南夷梗,有爿羊牁。布露上京,封粤国公。

岑自亭。仲淑公卒,亭公权都督事。时有流言,公罢职,以邕州还朝廷。将欲装束还里,沿边土民遮留。事闻,朝廷敕封亭公金紫光禄大夫、沿边安抚使、来安路军民都总管,仍挂麒麟武卫怀远大将军,迁入桥利定居,土民属焉。跨有爿羊牁两土,子孙奉继不绝。

岑翱,长子,未袭职。

岑翔。亭公卒,奉敕封金紫光禄大夫、麒麟武卫大将军、沿边安抚使。

岑英。翔公卒,英公袭父爵金紫光禄大夫、沿边安抚使、来安路军民都总管,仍挂麒麟武卫大将军。

岑雄。英公卒,雄公袭父爵金紫光禄大夫、沿边安抚使、来安路军民都总管,仍挂麒麟武卫大将军。

岑世兴,长房,袭父职金紫光禄大夫、沿边安抚使、来安路军民都总管。金、元加总兵马万户府,仍挂怀远大将军。

岑世坚,次房,前归仁州总练事。

岑世昌,三房,同知府事。

岑怒木罕,长房,分古磡,是为古磡始祖。时居龙州伯颜入京说讪,削前衔,降任,改封东道宣慰使司宣抚使,又敕封武德大将军。

岑贴木儿,次房,分理田州路,是为田州始祖。

岑阿刺兰,三房,袭父职桥利,是为思恩始祖。

岑不花也先。

岑阿刺辛,五房,分理东州路,是为镇安始祖。

此份谱系虽然堂而皇之地刻于崖壁之上以长存不朽,可暴露了岑氏土官历史知识的短缺。不说其他,只说其开章所说的“岑仲淑……立武功于宋高宗朝……随狄襄公征侬志高”几句话,可知其时间先后颠倒,帝王前后舛错。高宗是谁?就是那个明朝文征明《和岳词》中所说的“徽、钦既还,此身何属”的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他是宋仁宗的玄孙辈,即位于建炎元年(年),上距皇祐四年(年)宋仁宗任命狄青南征侬智高有75年。岑仲淑既立功于高宗朝,能随狄青征侬智高吗?

狄青死后,宋谥其为“武襄”,而“襄”则谥予死后的南征侬智高的另一将领余靖。称狄青只能称为“武襄公”,不能改作“襄公”,因为“襄公”是指余靖的。至于“水西”,则是明朝时候的称谓,其地在今贵州省息烽、修文二县以西,水城以东,普定以北,大方县以南此一方域。宋代,其地属罗殿国辖区。不能以明朝的水西去取代宋朝时代的罗殿国,更不能说什么宋代岑仲淑“大火合兵扫荡西南夷梗,有爿羊牁”,因为宋朝与罗殿、自杞、大理等西南诸国基本上是和平共处,没有发生大的战事。贵州水西同知安邦彦连结黔西、滇东北等处土司反明,是在天启二年(年)。贵州吃紧,广西巡抚何士晋奉命调取泗城土官岑云汉、田州土官岑懋仁等率土兵援黔《明熹宗实录》卷二九“天启二年十二月壬申”条。。土官岑兆禧知其父岑云汉征水西,便认定宋代也有个水西,于是闹出了宋“通市马于水西”的笑话。

历史知识短缺,可以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去补足。但岑仲淑“派自余姚”,却必须牢固夯实,不能游移。清朝康熙、雍正初年由陈梦雷、蒋廷锡等纂辑的《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四五二《泗城府部·艺文一》所载的明朝王守仁《泗城土府世系考》,当为此一方面的大手笔:

宋皇祐间,侬智高寇扰粤西,杨畋等征讨久无功。四年九月,上命枢密襄公狄青为荆湖宣抚使,督诸军讨智高,以麒麟武卫怀远将军岑仲淑从。

大破智高于邕州,智高窜奔广南。襄公还朝,仲淑善后。五年正月,仲淑平广南,智高复窜大理,遂死,函首至京师。仲淑驻镇邕州,建元帅府,都督桂林、象郡三江诸州兵马,封粤国公。

仲淑系出汉武阴侯岑彭后裔,原籍浙江绍兴府之余姚县人。

仲淑镇邕,威惠并行,开拓疆土,抚绥蛮夷,大得民心。

仲淑故,子自亭袭。时有流言,欲以叛逆中伤。自亭遂请谢邕州还朝。将装束,夷土拥众遮留不放;事闻,仍留镇抚。后累加金紫光禄大夫、沿边安抚使、来安路都总管。后遂迁入桥利,跨有爿羊牁,子孙世守边土。

自亭生子二。长曰翱。翱袭;故绝,翔袭。翔生英,英生雄,雄生世兴,皆以原官袭。至元时,世兴以军功加总兵万户侯。

世兴生五子:长曰怒木罕,袭父职:次曰贴木儿,分封田州,是为田州始祖;三曰呵次兰,受封乔利,是为思恩土州始祖;四曰不花也先,绝;五曰刺辛,受封东路,是为镇安始祖。

怒木罕既袭父职,以侄伯颜入京谗谤,追夺封爵,改东路宣慰使,后建功,封武德将军。

怒木罕生福广,福广生善忠,皆袭宣慰使。至明洪武六年,改古磡洞为泗城土州,善忠改封土知州。

此文基本上因袭岑兆禧《岑氏宗支世系》的框架,只是将“立武功于宋高宗朝”换成了皇祐年间,没有了“始通市马于水西,大火合兵扫荡西南夷梗”的字样,却突出了“仲淑系出汉武阴侯岑彭后裔,原籍浙江绍兴府之余姚县人”。这就是此文被辑入《古今图书集成》的主旨所在。文章的作者王守仁,是明朝一代宗师,学术大家,又曾于嘉靖初年提督两广军务,且他是明代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王守仁的《泗城土府世系考》赫然收录于官方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就使泗城岑氏土官为汉武阴侯之后、原籍浙江绍兴府余姚人的说法,成为典籍有载、原籍名人认可了。

但是,稍一提起该文,却又露出破绽来:王守仁死于嘉靖八年(年)初,距泗城由州升府的顺治十五年(年)已有年,他怎能写出《泗城土府世系考》来?而且,“府”是个行政区划建置,只有建置沿革,没有族姓的世系更迭,文题显然不对。何况,文题既以“考”称,就该对泗城土官的世系进行考订、考异、考证,排比事实,辩其可否,作出结论,而该文只是叙而不考,也是大失文题趣旨的。相信一代宗师王守仁再糊涂,也不至于糊涂到这种地步。

王守仁于嘉靖六年(年)奉命提督两广军务,处理“思田之乱”,考虑到当地“土民”的情绪,照顾到当时“土民”的心理承受度,一反前任的做法,变“改土归流”为“改流复土”。不过,王守仁册立众多的土官是“分其地而弱其势”〔明〕王守仁:《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见应槚《苍梧总督军门志》卷一八。,是让“土民”对“改土归流”有个心理适应过程。这是个权宜之计,用王守仁的话说就是“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化梗顽”,就是以儒道来化育具有不同文化的“土民”,最后达到“改土归流”、统一政令、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目的。王守仁的追求与其前任是一致的,只是具体做法不同罢了。他有什么必要去为一个与他无涉的泗城土官的祖宗涂脂抹粉?王守仁巡抚广西旨在削弱岑氏土官的势力,他在“思田之乱”后除重立田州岑氏土官外,在思恩府和田州府所册立的28个土官巡检中没有一个岑氏族人,就是具体贯彻此一宗旨的,怎会去穿凿岑氏祖宗的“光荣史”以树岑氏的权威?

弘治十八年(年)兵部尚书刘大夏曾当着皇帝的面斥责泗城土官族人岑九仙“妄援汉岑彭世次,尘渎圣听”,请治其罪,明孝宗也同意“摘发以破其奸”。隔时不远,王守仁敢来重复岑九仙的“自始祖岑彭以来世袭土官”调子?

王守仁是重求诸心的一代宗师,他对泗城土官岑氏无交无知,胡说这些于史无据的话语,内心会安然吗?继其任的林富在处理“思田之乱”上与王守仁同一主张。他纂修的《广西通志》卷五二《外志·泗城州》说:“土官知州岑姓,旧为溪峒蛮夷酋长。家叶自谓汉征南将军武阴侯岑彭之后,无考。”官在林富前、死在林富前,王守仁自不能“考”。

王守仁是明代学术大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论述务求于新。《泗城土府世系考》,基本是因袭岑兆禧的于史无据、谬误连篇的《岑氏宗支世系》。如此垃圾型的文章,自然不会是饱学硕儒的王守仁所会光顾的。

《泗城土府世系考》是岑氏族人伪托之作,是赝品,目的是借王守仁的籍贯、权势、威望、学问来达到“与遥遥华胄共相附丽”,洗刷家族“土”的味儿;可伪造者仅“略识知了”,于是纰漏百出。清初征集民间图书纂辑类书,岑氏族人将赝品献上(或者还打通了关节),编纂者有书便录,于是伪作《泗城土府世系考》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之中。由此可以清楚看出,岑氏首领为张扬其祖先为中原来人绞尽了脑汁,费尽了苦心。

二、岑氏谱系不足信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知百色岑氏首领家谱世系的从无到有、从架框到充实、从纰漏百出到初具规模的过程。它枳句来巢,无中生有,强拉史事,随意添补,完全是不可信的。

1.宋朝征侬智高军中无岑仲淑其人

皇祐四年(年),为了镇压侬智高起兵反宋,宋仁宗先派杨畋、曹修,后派余靖,再后派孙沔三军南下,不能奏功,不得不罢了杨畋、曹修,另派枢密院副使狄青率西北蕃落骑兵南下,并统领孙沔、余靖二军。狄青、孙沔、余靖就是所谓的“平蛮三将”。

翌年,广南西路经略使余靖在今桂林市镇南峰题刻了块《平蛮三将题名碑》,列述了当时随狄青镇压侬智高的“将官”32名,其中包括孙沔、石全彬、余靖等人,却无“岑仲淑”其人。按说事前岑仲淑已是“麒麟武卫怀远将军”,事后狄青又留他“善后”,“驻镇邕州,建元帅府,督桂林、象郡三江诸州兵马”,刻石题名怎会遗落了他这样一个狄青之下的二三号人物?显然,当时没有“岑仲淑”其人。

岑氏首领的谱系说:“襄公还朝,仲淑善后。五年正月仲淑平广南,智高复窜大理,遂死,函首至京师。仲淑驻镇邕州,建元帅府,都督桂林、象郡三江诸州兵马,封粤国公。”事实是狄青“还朝”,先是孙沔“善后”,后是广南西路经略使余靖,不是“岑仲淑”。滕甫《孙威敏征南录》载:“狄先还京师,公(指孙沔)留邕计事。”《宋史》卷二八八《孙沔传》、卷二九○《狄青传》也是这样记载的。又,《宋史》卷三二○《余靖传》载:“及诸将班师,独留靖广西,遣人入特磨道擒智高母、子、弟三人,生致之阙下。”《宋会要辑稿》册一九七《蕃夷》五之六十四也载皇祐五年(年)五月三日“广南西路经略使余靖言智高逃入外界藏避。诏靖乘此机会,募人擒戮,无令淹久,却致啸聚”。余靖任广南西路经略使至嘉祐元年(年),翌年始由张子宪接替。张子宪后,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广西经略安抚使先后为萧固、吴及、陆诜、张田、潘夙、萧注、沈起、刘彝等,此时已是熙宁七年(年)了。在狄青撤返京城后,哪里有个“岑仲淑”“善后,驻镇邕州,建元帅府,督桂林、象郡三江诸州兵马”?

而且,“岑仲淑”也没资格获封“粤国公”。据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三载,狄青率兵南征镇压侬智高立了大功,对于该不该将他由原来的“枢密院副使”擢升为“枢密院使”,朝臣“争之累日”,结果还是“加(狄)青护国节度使,枢密院副使如故”。由于参战诸将的愤愤不平,过了三个月方才升他为枢密院使。按理,“岑仲淑”只是狄青的“随从”,功比不上狄青,怎么倒跃居狄青之上捞个“粤国公”的爵封?据《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载,“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岑仲淑”不是赵家皇帝宗室,入宋以来他也没有什么祖宗获封王、公,怎么能封个“国公”?至于“特旨”,功大如狄青,死后才获个“武襄”谥号,算不上“特旨”。“随从拾牙慧”,“岑仲淑”自然够不上享受“特旨”的格儿,不可能获封个“粤国公”。当然,那时候也有个同音异字“越国公”,获封者是“赵世清”,是宋朝皇家的宗室。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载,他于熙宁四年(年)十一月出任“越州观察使”,后晋封“会稽郡王”,与“岑仲淑”毫无关系。

人与事不谐,有其事却不系于其人,此人自然与其事无关。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在嘉靖《广西通志》卷五二所列的岑氏世系还没有岑仲淑这样的“有功之臣”,近百年后在天启间岑兆禧《岑氏宗支世系》中才出现岑仲淑这样的先人。然而,他却是个既可“立武功于宋高宗朝”又能随狄青来镇压侬智高,既“通市马于水西”又能出兵水西“大火合兵扫荡西南夷梗”的超越时空,历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近年的怪人。由此可以清楚,“岑仲淑”是岑氏首领们在明朝后期经过苦思冥想捏造出来而非实具的宋朝先人。

2.宋皇祐迄元大德间岑家世系不合情理

《岑氏宗支世系》所列的岑氏前几辈先人,一是岑仲淑,二是岑自亭,三是岑翔,四是岑英,五是岑雄。岑雄是元代人,《元史》卷二一《成宗本纪》载其为来安路总管,于大德十年(年)六月叛,为实在人物。可岑仲淑、岑自亭、岑翔、岑英这几人身被“金紫光禄大夫、麒麟武卫大将军、沿边安抚使”等官衔却不见宋、元时人的任何记载。而且,自皇祐五年(年)侬智高兵败至元大德十年(年)岑雄叛有整整年。在年中,岑仲淑及其子孙只有五代,每代之隔岂不是有50多年之久?这大大违反了人的生物承传规律。显然,岑氏此所谓代传,不是史上曾经存在的事实,是人为杜撰出来的。

田州岑氏族人于民国二年(年)修的《田州岑氏源流谱》,除将岑氏托源于姬周外,把搜罗到的二十四史上记载的姓岑的官员,如东汉的岑彭及其子孙,同一时期的岑晊,南北朝的岑善方、岑之象,唐朝的岑文本和其兄弟子侄以及岑参等,都一一认作其先人,可谓是史上见于记载的岑姓知名人物,无一不是其先人。但是,由于编修者读不通二十四史,强为弥合,往往又错误时空,颠倒先后,父子移位,认侄作父,省名舛字,乱套官爵,弄得一塌糊涂,令人啼笑皆非。岑仲淑之后,仍依泗城《岑氏宗支世系》的编排,只是在岑自亭和岑翔中间又加了岑国珍一代。然而,从岑仲淑来镇压侬智高起兵的皇祐五年(年)至《元史》卷二一《成宗本纪》所载的大德十年(年)岑雄叛,中间年,岑氏只传岑仲淑、岑自亭、岑国珍、岑翔、岑英、岑雄六代人,平均代距42年,也大大违反了人类的代传规律。

岑英是什么人,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明朝永乐至成化十四年()间思恩府却有个岑瑛。岑瑛有谋略,善治兵,忠于朝廷,听调随征,屡立战功,所以从正统三年(年)由土官知州升知府后,翌年又升思恩州为思恩府,以后又是布政使司参议,又是都指挥同知,成化二年(年)再擢广西都指挥使(相当于今广西军区司令)《明英宗实录》卷二三○、卷二五九、卷三○五;《明宪宗实录》卷一三。。“岑英”是否“岑瑛”的笔误?

《田州岑氏源流谱》的《田州分出思恩府岑氏支派记》载“阿思兰,系田州五世祖贴儿公之弟,分管思恩。世传未考”。至岑浚“八世而亡。其中世次,文献不足征矣”。不是思恩府岑氏土官世系不可考,也不是文献无征,《土官底簿·思恩军民府》及明代历朝实录都有关于思恩府岑氏土官传承的记载,明明是《田州岑氏源流谱》的修谱人不愿去考不愿去征。这是否恰恰证明了他们将思恩府岑氏中有作为的岑瑛移为其宋、元时期的先人了?前引的林富嘉靖《广西通志》卷五二所列的田州土官世系,“岑英”恰好写作“岑瑛”,证实了我们的猜测不错。将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岑瑛当做宋时岑氏的先人,可以清楚岑氏谱系的可信度实在为零。

3.岑氏首领何时能冠“田州知府兼来安守御事”

岑氏首领立谱,多是有一事便无限地扩张。比如,据《元史》卷二九《泰定帝纪》载,泰定元年(年)十二月癸丑朔,来安路总管岑世兴始获元朝皇帝封赠“怀远大将军”、“沿边溪洞军民安抚使”的官衔,可是泗城岑氏谱却自岑自亭起至岑世兴之父岑雄,谁都冠以“沿边安抚使、来安路都总管”的官职官衔。《田州岑氏源流谱》也如同此类。

岑世兴有两个儿子,一是岑恕木罕,二是岑铁木儿。岑恕木罕为长子,袭其父来安路总管之职〔明〕佚名:《土官底簿·泗城州知州》。;岑铁木儿先其父而死,遗子岑伯颜虽孔武有力,却只能袭祖父的沿边溪洞军民安抚使的空衔《鸿猷录》卷一五载,洪武元年(年)“元安抚总管”岑伯颜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向湖广行省平章款附,说明岑伯颜获袭的是“安抚总管”的虚衔,不是来安路总管。,就职于来安路属下的小州,犹如岑世兴之弟岑世忠在岑世兴承袭其父来安路总管后只能出任安隆寨的土官《元史》卷三○《泰定帝纪》。一样。但是,岑伯颜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他受职后,意不畅,心不甘,不愿寂寞,呆于沉默,长期屈居于岑恕木罕及其子孙之下。

至正年间,已是元朝统治的后期。此时,各地反元此起彼伏,烽火连天,元朝已无暇无力顾及边远的广西地区。至正十九年(年),上思州知州黄英衍趁机兵袭太平路总管李以忠,夺取印信,迁路治于驮卢(今崇左市驮卢),自封太平路总管〔明〕蔡迎恩:《太平府志》卷一。。同样,岑伯颜也兵袭田州路世袭土官总管黄志威,自诩为田州路总管。洪武元年(年),岑伯颜携其次子岑永泰在明朝军队尚未一统广西之际与黄英衍赶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向湖广行省平章杨璟输诚款附,声言将其原以蒙古语取名的“岑伯颜”改为“岑坚”元延祐以后,壮族土官为表对元朝的忠心,纷纷以蒙古语取名。除来安路岑氏外,还有广南的侬不花、侬贞佑,思明的黄忽都,龙州万户赵贴坚,太平路李郭扶、李郭佑、李赛都等。,以示绝元附明。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正担忧着广西岑、黄的向背,见到他们主动前来投附,大喜过望,除承认黄英衍的既得利益外,对岑伯颜也“嘉其诚,设田州府,令伯颜为知府,子孙世袭”《鸿猷录》卷一五。,并以与其一同来输诚款附的次子岑永泰为思恩州(治今平果县旧城)知州《土官底簿·思恩军民府》。。

岑伯颜先着高枝,扬着明太祖的大纛出任田州知府,原田州路总管黄志威无力抗旨,只能龟缩于原田州路属下的向武州内,犹如哑巴吃黄连,心里苦,吭声不得。洪武五年(年),田州府的人不满岑伯颜如此使乖卖巧抢占田州,起来反对岑伯颜的统治。烽烟处处,岑伯颜无力以对,只好报请中央派兵弹压。明太祖于是命令江夏侯周德兴为征南副将军率兵从南宁出发前往田州《明太祖实录》卷七一“洪武五年正月甲戌”条。。洪武六年(年),“田州府总管黄志威”认为表现效忠的机会来了,便出来“招抚,奉议(在今田阳县右江以南地区)等州一百一十七处人民皆来款附”。明太祖知道了,“嘉志威招抚之功,命以安州(在今百色市南)、侯州(治今田东县乍登)、阳县(今百色市阳圩)属之”《明太祖实录》卷八五“洪武六年十月丁酉”条。。次年二月,明太祖又诏令“以田州土官总管黄志威为奉议州知州兼守御事,直隶广西行省”《明太祖实录》卷八七“洪武七年二月己亥”条。。奉议州原为田州路治下属州,现升为直隶州,一来使奉议、向武等州摆脱了岑伯颜田州府的调度,二来可以略略补偿因明太祖的一时兴奋将田州府归属岑伯颜而给原田州路总管黄志威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征南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在洪武六年十月丁酉的奏报中称黄志威为“田州府总管”,明太祖于洪武七年(年)二月乙亥的诏令中也称黄志威为“田州土官总管”,说明元朝后期田州路总管府总管是黄志威,不是岑伯颜。只是元、明交替之际岑伯颜乖巧使坏,瞒住了明太祖,轻易地便取代了。明太祖以黄志威为奉议直隶州知州,并益以两州一县扩大其地盘,也透出了他有所追悔和无奈。

元朝后期,来安路总管岑恕木罕死了。他有岑汉忠、岑善忠两个儿子。岑汉忠居长,袭来安路总管;岑善忠居次,领来安路属下的泗城州知州。洪武二年(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诏以(岑)伯颜为田州府知府,(岑)汉忠为来安府知府”,“皆许以世袭”《明太祖实录》卷三八“洪武二年春正月壬戌”条。。洪武五年(年)岑汉忠终职,由其子岑郎广承袭来安府知府。岑伯颜眼见岑郎广年轻识浅,应变不足,趁当年田州等地民乱之际,“捏词排陷”岑郎广蓄谋不轨,结果被明“大军收捕”。来安府权力出现了真空,负责攻剿事宜的征南副将军广西“总兵官江夏侯(周德兴)将来安府与田州知府岑坚兼守御事”《土官底簿·泗城州知州》。。至此,岑伯颜始为田州府兼来安府守御事。洪武七年(年),来安府省入田州府,原来安府所属的泗城州升为直隶州,所以岑伯颜为田州知府兼来安守御事不过两年时间。后人撰的《田州岑氏源流谱》称其先人自岑英经岑雄至岑世兴皆“兼田州、来安二路总管”,可谓是其事本无,子自添子,无异于画蛇添足!蛇本无足,有了足便不是蛇。此适足暴露了岑仲淑、岑自亭、岑翔、岑英等,是岑氏首领胡捏出来的先人,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人物。

4.元朝岑世兴子系中没有阿刺兰、阿刺辛其人

泗城《岑氏宗支世系》载岑世兴有五个儿子:岑恕木罕,为古磡(今凌云县泗城镇)始祖;岑贴木儿,为田州始祖;岑阿刺兰,为思恩始祖;岑不花也先,为奉议始祖;岑阿刺辛,为镇安始祖。《田州岑氏源流谱》也载岑世兴的五个儿子:长曰贴木儿,袭父职,官拜来安、田州二路总管;次曰阿刺兰,分管思恩;三曰恕木罕,分管泗城;四曰阿刺辛,分管镇安;五曰不花也,分管奉议。二谱的最大区别,是岑恕木罕与岑贴木儿谁为岑世兴的长子?从他们对谱系次第的揉捏颠个、随意处理看,可知其中的不真实性。

思恩府岑氏土官的先人岑永昌,不是岑贴木儿之弟,而是岑伯颜即岑坚的第三个儿子。“前元”,岑永昌之次兄岑永泰随父岑伯颜“诣军前纳款”,明太祖将黄氏所属的田州路管下的思恩州赐给岑永泰。洪武十二年(年)岑永泰死,无子,以三弟岑永昌袭州职《土官底簿·思恩军民府》。。永乐十七年(年)岑永昌死,子岑王献于五月奉旨袭职。未一年,岑王献死,无子,永乐十八年(年)以弟岑瑛袭《土官底簿》载“永乐七年五月”岑王献奉旨袭职。但是,一者,《明太宗实录》卷一○四载有永乐八年(年)五月丁卯“广西思恩州土官知州岑永昌遣子王献朝贡”一事,说明永乐八年(年)岑永昌还任知州,岑王献未袭职。二者,撰于成化五年(年)的平果县旧城《崇真观碑记》载:“于时知州岑公永昌既建□□□,孚佑下民,尤慨观宇弗立,无以表诚达虔以祈鸿休。永乐丙申岁(十四年,年),乃于地名圹利建创玉皇殿阁”(此碑今仍竖在平果县旧城圩前田垌砖窑,立者为思恩府知府岑钅遂)。可见,永乐十四年岑永昌还在。《土官底簿》的“七年”或为“十七年”的抄讹。由于岑王献在职时间短,所以《明史》卷三一八《广西土司传》便将其忽略了:“永昌死,子瑛袭。”。

镇安府不由岑世兴之子来主宰。《宋史》卷四五《理宗纪》载,早在宋理宗景定三年(年),岑从毅便占夺侬氏的归化州主宰其地。按辈分论,岑从毅是岑世兴的叔祖。从宋景定三年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2)的30年中,他一直主宰镇安的政事,没有停断;告退后,即由其子岑斗荣来承职。这在《元史》卷一七《世祖本纪》记载得明明白白,哪能混淆。岑斗荣之后有其子岑修广、岑修文,这在《元史》卷三○《泰定帝纪》记载的也不含糊。《元史》卷三十《泰定帝纪》载,泰定三年(年)五月,“岑世兴及镇安路岑修文合山僚、角蛮六万余人为寇”,说明岑从毅之孙岑修文与岑从进之孙岑世兴是堂兄弟,是同时人,一个主镇安路,一个主来安路,各行其道,各谋其事,镇安路怎么又能让岑世兴之子“岑阿刺辛”来作“始祖”呢?

岑世兴有岑恕木罕和岑铁木儿两个儿子,分见于《元史》卷二九《泰定帝纪》和《土官底簿·泗城州知州》。岑氏谱系所谓的岑世兴有五个儿子,并将思恩府之祖与镇安府之祖统认是岑世兴之子,与史书记载大相径庭。无中生有,恣意造谱,悖谬忤逆,莫此为甚。

三、百色岑氏首领或为北宋“蛮将”岑庆宾之后

岑氏为岭南土著,北宋前期太平兴国年间()在康州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即有“俚人岑班”入山采伐获明珠一事〔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四《康州》。,皇祐四年(年)又有岑宗闵参加杨畋的部队与侬智高对抗《宋史》卷三○○《杨畋传》。,至元祐二年(年)则有岑探为“贼首”被广南东路钤辖杨从先擒获〔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册一七七《兵》一二之一一。。在广南西路则有熙宁九年(年)七月输款的七源州首领岑庆宾〔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熙宁九年七月己未”条。,大观年间(1110)的观州守岑利强《宋史》卷四九五《抚水州蛮传》。,嘉定年间()与黄璨在露城、唐兴一带争招马利的“羁縻州蛮”岑汝弼〔清〕汪森:《粤西文载》卷六三《范克信传》。,淳祐年间()为宋刺探蒙古兵在云南动态的岑邈公、岑从进〔宋〕李曾伯:《可斋杂稿续稿后》卷九《回奏庚递宣谕》、《奏边事及催调军马》。及景定三年(年)以归化州归附的岑从毅《宋史》卷四五《理宗纪》。。疑岑汝弼、岑邈公及岑从进、岑从毅等为岑庆宾的后人;岑庆宾则是元丰三年(年)前后从南七源州迁居桂西北的七源州的。

1.交趾对内附溪洞首领实行残酷的诛杀政策,迫使内附的岑庆宾率族内迁

由于宋朝对交趾实行“免生边事”的忍辱退让政策,所以“交趾虽外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天圣中(),郑天益为转运使,常责交州不当擅赋云河峒,今云河峒乃入蛮徼数百里。盖积岁月侵削,以致于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嘉祐四年九月戊申”条。。“大率自端拱迄嘉祐()以来,两江州洞数为蛮所侵轶,潜举而外向。苏茂、广源、甲峒等处入交趾六十二村,故至今长雄诸蛮”〔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引《桂海虞衡志》。。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不愿附隶于交趾的溪洞首领便率族归附于宋朝。交趾对被捉到的这部分溪洞首领,大都实行残酷的诛杀政策。比如,景德三年(年),交趾“归明头首黄庆集、黄秀、蛮音,百姓千余口”,就是因为面临着交趾就“遭屠戮”,宋方才收留将他们安插于内地的〔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册一九七《蕃夷》四之二七。。又如,绍兴十二年(年),交趾有“归顺首领二十余人各奉其铜印、地图、土物诣横山”寨,知邕州赵愿秉承宋高宗的旨意将他们“悉送还安南”,结果这20多个首领都被交趾处死了《文献通考》卷三○○引《桂海虞衡志》。。嘉祐二年(年)火峒首领侬宗旦归明,嘉祐七年(年)“愿以所领雷、火、计、诚诸峒内属,却给省地归乐州永为省民”〔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册一九八《蕃夷》五之六五。。归乐州在今百色市澄碧河下游地区。侬宗旦为什么要弃其父祖世居之地徙居归乐州?目的就是要增加归明后的安全系数。原属古弄洞首领零崇概,熙宁九年(年)归附宋朝,因他征战有功,宋封他为供备副使、知古弄洞。元丰二年(年)宋弃顺州后,他即率其族人迁居于怀化峒(在今天等县西南),就是因为恐怕继续居于古弄洞(在今越南高平省茶陵县)会遭到交趾的迫害《明宣宗实录》卷一○九“宣德九年三月初七日”条。。熙宁九年(年)七月,宋自卫还击交趾的入侵,兵屯凭祥,七源州首领岑庆宾即“来输诚款”。元丰二年(年)以后,宋朝放弃广源、门、谅、苏茂等州,岑庆宾虑及后事,毅然率部徙居内地。

2.元丰以后,宋朝有组织地迁徙边民入居内地

《宋史》卷三四一《孙固传》载:“元丰()初,(孙固)同知枢密院事。时征安南建顺州,其地瘴疠不堪守,请弃之,内徙二万户。”这说明元丰二年(年)宋朝决定将顺州都监司所属的顺州、思琅、苏茂、门、谅等州之地放弃时,曾有计划地将这些地方两万户居民内迁。作为曾在宋反击交趾之初即归附的岑庆宾,自属在迁之列。

3.宋、元之际百色岑氏首领生衍发展概略

唐、宋在今越南谅山省西北七溪有个七源州,北宋后期在今凌云县又有个七源州,北七源州当为南七源州的居民迁居而定名。

七源州设置于唐代,隶邕州都督府,五代、宋朝均沿此不变,《新唐书》卷四三(下)《羁縻州》、《宋会要辑稿》册一九八《蕃夷》五之二十七、《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六、《元丰九域志》卷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等均有记载。至明朝宣德九年(年),“七源州土官阮公庭”率家属及部下“避难来归,愿于广西龙州及太平府上下冻州居住”〔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册一九八《蕃夷》五之九三。。可大观二年(年)九月一日蔡京在其奏言里却说“宽乐州、安砂州、谱州、四州、七源州”等州县纳土归明〔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通道外夷》。。四州,即泗城州。这七源州与泗城州连在一起,显然不是隶于邕州左江道的七源州。

南宋淳熙()初年先后官于广西的周去非和吴儆,在其所撰的《岭外代答》和《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里都有南宋时邕州横山寨经自杞到大理国的路线图。如:“自横山一程至古天县,一程至归乐州,一程至唐兴州,一程至往殿州,一程至七源州,一程至泗城州。”〔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册一九八《蕃夷》五之六五。这就是说,七源州在往殿州和泗城州之间。往殿州治今百色市西北汪甸,泗城州在今乐业县,则七源州当在今凌云县境。历元至明洪武七年(年),七源州一直是来安路及来安府的治所所在地。宋朝既已有个七源州,为什么北宋后期在今凌云县又有一个七源州,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七源州呢?很显然,这是居民移动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最显著的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众多的侨郡。居民在移动迁徙到达新地定居以后,常以其原居地之名命新居地之称,一示来源,二示不忘本。从现有的材料推断,北七源州一名的缘起盖在于南七源州岑庆宾率其族人的内迁。南七源州的居民不止岑氏一族,岑氏族人走了,七源州仍旧存在,而岑庆宾率岑氏族人北迁定居新址,又以旧居地名命新居地,于是在北宋后期出现了一南一北两个七源州。

由于“北”七源州的岑氏族人由“南”七源州而来,所以南、北七源州的人相互间世代往来不绝。直至清朝乾隆年间()仍是如此。比如,“泗城莫氏”是迁居于凌云县的安南“莫登庸后裔”《清高宗实录》卷二○一“乾隆八年九月三十日”条。;乾隆八年(年)十月,“安南奸匪梁敬洪”、“伊姐夫”,凌云人“岑际康,冒姓莫姓”居住在安南《清高宗实录》卷二○三“乾隆八年十月三十日”条。等,便是如此。

岑庆宾自元丰三年(年)前后率族人由南七源州迁居北七源州以后,与宋朝曾疏远了近30年。大观二年(年)七源州与泗城州归附,为邕州右江道横山寨管下羁縻州。南宋绍兴年间()以后,因横山寨马市繁荣,横山寨至自杞、大理,横山寨至罗殿国商道的开通,作为中歇站的北七源州始为当时人所熟知。但由于文献记载没提及其首领的姓名,今人难以知道岑庆宾之后北七源州为谁人所掌管,传了多少代。迄于嘉定年间(),由于“羁縻州蛮岑汝弼与别种黄璨”在“唐兴、路城等处为寇”,“争招马之利”,为广西经略安抚司干办公事范克信劝谕《粤西文载》卷六三《范克信传》。,始知其时的岑氏首领为岑汝弼。当时,北七源州岑氏已经从七源州走出来,占据了泗城、利州、露城等州之地。从元丰三年到嘉定元年(1208)有近年的期间,自岑庆宾迄岑汝弼,至少有五代的距离。嘉定年间()的岑汝弼与淳祐年间()的岑邈公《可斋杂稿续稿后》卷九《回奏庚递宣谕》。,中仅有17年间隔,或可认岑邈公为岑汝弼的子辈。岑邈公的两个儿子,岑从进坚守七源、泗城、利州、露城这一地域《可斋杂稿续稿后》卷九《奏边事及催调军马》。;岑从毅则向南发展,景定三年(年)夺取归化州(今那坡县)并归附宋朝《宋史》卷四五《理宗纪》。此时,离宋朝灭亡已经不远了。

岑庆宾迁居北七源州后,下至岑汝弼,中隔近年。岑汝弼为岑邈公之父,岑邈公生岑从进、岑从毅兄弟,此时已是宋末元初。岑从进生岑雄,岑雄生岑世兴,历任来安路总管;岑从毅生岑斗荣,岑斗荣生岑修广、岑修文,历任镇安路总管。这就是百色岑氏首领在宋、元之际的生衍发展概略。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linzhang.com/qlzdy/9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麒麟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