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冲,一个有麒麟传说的村庄
文/李霜雁邓冲靓了,邓冲红了,邓冲火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邓冲放松休闲打卡,游山玩水、赏麒麟文化、采摘垂钓、品特色熏肉熏肠、尝原生态无污染的小青菜和大黄鳝。听说邓冲依托麒麟文化打造了麒麟广场、麒麟阁、麒麟亭、还修了麒麟路。还听说邓冲村的“麒麟送子”舞蹈已成功纳入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激起了我们强烈好奇心。于是,我们慕名来到了宜城市刘猴镇邓冲村,来到了麒麟湾。这里的天格外湛蓝高远,山,起伏延绵,满山的苍松翠竹郁郁葱葱,舒心爽目。最撩人心弦的六角麒麟亭,宠辱不惊的在甲鱼池塘中间安营扎寨,品茗下棋、读书垂钓遂心所愿。在这里,你会萌生比老舍初入草原更迫切的美好愿望和情感,既愿久立四望,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更想长居于此,日日流连在这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享受这无以伦比的视觉和味觉盛宴。邓冲村,是宜城市刘猴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刘猴镇东南部,西距刘猴镇政府13公里。辖六个村民小组,村民户人。耕种面积亩,水旱各半。山林亩,森林覆盖率达70%。堰垱口亩,可养殖水面亩。村民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养猪为主要经济来源,部分经商和外出务工。憨厚朴实的村支部书记肖万军,不看资料,不拿手机,向我们介绍村里的情况时如数家珍,好像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时时刻刻都装在他的脑子里,装在他的心里。肖万军现年56岁,是一位退伍军人出身的农村基层干部,实打实操真心的当家人,有情有义、有担当、有责任感。年,他参军入伍,在广西边防作战部队,站岗、放哨、巡逻、保家卫国。年复员,有人给他介绍吃商品粮的城里姑娘。当时,国家有政策,只要退伍军人找的媳妇是商品粮,就可以转商品粮户口,安置工作。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山里,和当时还是民办教师的未婚妻结婚,立志建设家乡,在村里担任了团支部书记。这一回来就是三十余年,再也没有离开。邓冲村6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点,13个地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年,已经在广东担任企业老总的战友叶旭洪,从别的战友那得知他一直呆在农村,当一个村副主任,年收入不到2万元,一个劲地打电话叫他去南方发展。他想着现在国家的农村政策越来越好,还是带领乡亲们一起勤劳致富,把山村建设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婉言谢绝了战友的好意。从村委会出来,我们的车在“脊骨岭”似的街道上行驶不到两分钟,就右转下坡,一直下到坡底。随行的妇联主席邹道芳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麒麟湾。目之所及,是很大一片平崭崭的平地被四周的山林包围着,整个麒麟湾就像躺在摇篮里,舒适、安全且温暖。车在麒麟广场停下来,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观赏。整个广场大约有两亩地的面积。地面和墙面都是古旧的青砖青石板打造的。墙顶上,是用以前老旧的小青瓦砌的“屋檐”,充满着古香古色的味道。舞台的两个角,各摆放着一个活灵活现的麒麟石雕。
广场两边,各有一家农户。左边的户主叫尹士贵,腿部有残疾,是“麒麟送子”的第六代传人之一,也是村里的低保户,精准扶贫对象,同时也是市信访局包保户。他妻子的腿也有毛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儿子三十多了,有轻微自闭症,不愿与人交往,不出门找工作,至今单身汉一个。
刚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时,他们家的房子又脏又破,顶上还漏雨。左边一间鸡圈,右边一间猪屋,都是胡乱搭建的,不美观也不整洁。村里做工作叫他家整修房子,尹士贵很消极,打心底里不愿意。老两口身体有毛病,儿子又那个样子,看别人家买车盖楼,接媳妇嫁姑娘,他是又自卑又无奈,觉得看不到希望,索性破罐子破摔。信访局驻村干部帮他儿子在开发区找了一份工作。肖书记和驻村干部又一次次上门劝说,工作找到了,家里房子建好了,还愁说不到媳妇。才慢慢打开了尹士贵的心门,答应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整修房屋。趁热打铁,信访局拿出解困资金3万元,村里肖书记操心出力,买材料,请师傅帮他修了新房子,村里又帮他做了粉刷,安装了水电。他深受感动,捐出了自家的菜园修了麒麟广场。村里还给他们提供了公益岗位,每天打扫麒麟广场,做保洁,可以挣一份工钱。经常表演,也有一份收入。家里的地,流转给种田大户,也是旱涝保收。邻居们都说,尹士贵以前天天苦着一张脸,死气沉沉的,现在跟中了彩票似的,天天笑咪咪的。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表演舞蹈动作给我们看,还笑着对我们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信访局,感谢村干部,给我儿子找了工作,帮我盖了房子,还让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从文化墙上,我们了解到,自春秋战国时期,邓冲便有传统舞蹈“麒麟送子”。麒麟是仁义之兽,是吉祥的象征。俗传积德人家,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是人们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麒麟送子”在春节期间走村串户表演,也应盼望生子的人家邀请前往家中表演,表演场地为农户场院、中堂或卧房。场中先用九张方桌叠成高台,由麒麟逐个向上穿翻至顶端,称为麒麟游洞,上到顶端再九天望月,然后朝拜四方,最后一跃而下送子下凡。整个过程,诙谐幽默、妙趣横生。领麒麟者还根据具体情况喊词,其节奏的轻重缓急由镗锣掌握,整个表演虔诚、神秘、气氛热烈,充分表现了人们祈求神麟早赐贵子的心态。参观了麒麟广场,我们不得不佩服打造者的眼光和远见。既美化了村庄形象,又挖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还为旅游经济打下了基础。“花了不少钱吧?”我们忍不住问一问。
“三、四百万。”肖书记回答说。
“怎么花那么多!”我们有些吃惊。
“单纯搞地面上的这点建筑,确实花不到这么多,”邹主席解释道,“我们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反复商议,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搞花架子,要对老百姓的方方面面都要有好处。我们先做了基础设施配套,三水共治。挖生态蓄水池,架自来水,安装化粪罐。还配套修了这一圈的路。”
哦,这样一说,我们顿时明白了。是啊,这里地势低,地广人稀,天高皇帝远。以前路难走,水难通,垃圾遍地,污水粪便横流。现在能修这么干净敞亮,太不容易了。我们仿佛看到了村支部一班人正在挨家挨户动员、劝说,仿佛看到了村民们齐心协力出工出力挖路基、上山挖石头、选石块,仿佛看到了一张张虽然汗珠子滚落却干劲十足的笑脸。“还要感谢一个人。”肖书记说,“郑荣启”。“是他垫资四百多万,我们才能如期动工。是他把自己的大型机械从外地工地上撤回来,把自己的工人带回来,我们才能在两季子农忙之间,加快进度,不误农时,顺利完工。”哦。又是一个有家乡建设情怀的企业家!真是不简单!我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紧挨着麒麟广场的右边,住着两位70多岁的老两口。女户主叫欧芝菊,脑袋反应稍慢,老爷子是外地招来的上门女婿,老实、木讷。美丽乡村建设之前,他们住的房子破破烂烂,不但漏雨,而且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落户安家了,条件都不太好,也没能力给他们修整住房,只能偶尔给他们打点生活费。老两口是过一天算一天,不敢想也没能力改善住房条件。肖万军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难,还真是个难题。报危房改造,明显不符和条件,有儿有女。村里出钱,不合规不说,还担心同样问题的人家有样学样,提意见。思来想去,肖万军只好找欧芝菊的姐姐欧芝秀想办法,欧芝秀也一大把年纪了,看妹妹这个样子,虽然难受,却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最终,欧芝秀还是和另一个姐姐凑了元钱,交给肖万军给妹妹修房子,但是操心出力的活,确实也没能力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肖万军书记一力应承,一手操办。请师傅,拆旧房,挖地角,拉沙拉石头,盖新房。跟建筑老板说好话,减免工钱,硬是把房子盖起来了。房子盖好了,没钱装修,还是个空架子。肖万军又到处“化缘”,钟祥县双河中学的老师李元新,被肖万军的义气和付出感动,出资元,做了一些基础装修。好事做到底,肖万军又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申请了部分资金,给老两口修了一个大气、干净、方便、时尚的卫生间。好笑的是,老人家觉得新卫生间建好了,却攒不到粪便肥菜地了,硬是把老粪桶放到卫生间,把个新崭崭的卫生间搞得臭哄哄的。肖万军又是一次次劝说,一次次上门检查督促,才让这个固执又有些憨的老奶奶不再这样做了。
离开麒麟广场,我们来到了麒麟阁。老板彭国玉,勤劳能干。以前两口子种田、养猪,小日子过得也不错。出于美丽乡村和产业振兴的统一规划,肖万军做工作叫他们家拆旧房,转型做餐厅,建农家乐,还承诺给他家补贴一部分工钱。彭国玉有点犹豫,担心赚不到钱还丢了原有的优势,迟迟不想行动。还是肖万军,一趟又一趟上门分析形势,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好,来观光度假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再加上高铁站即将开建,客流量会越来越多,不管怎样,都是只赚不赔的好生意。最终,彭国玉动了心,建了麒麟阁。没成想,生意好的不得了。不到一年,她们家又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提档升级,又建了五间大餐厅。现在生意走上正轨,彭国玉请了村里的几个小媳妇做帮工,当服务员。老公流转了亩地种水稻,搞养殖,供给自家餐厅。鸡、鸭、鹅、鸡蛋、鸭蛋、鱼、蔬菜全是原生态有机食品。城里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回头客也多。他们家最具特色,最受客人欢迎的是鱼和腌鸭蛋。鱼鲜滑嫩爽,味道独特,是自家鱼塘里钓的。他们家的咸鸭蛋腌的流油,蛋黄也是沙沙的,口感极佳。每到周末,都得提前订餐,否则就只能望桌兴叹。他们家还有十几亩垂钓园,养的鲫鱼、草鱼和鲤鱼,十元一斤,随你钓,生意也是杠杠的。刚过麒麟阁,又见麒麟亭。六角亭子建在一个大池塘中间,五面环水,一面用古朴风格的木板和栏杆连接陆地。我们急切地踏上木制浮桥,跑进麒麟亭。感觉好爽!微风吹来,水面波光粼粼,不远处温馨的民房,袅袅的炊烟,更远处一大圈翠绿的山林,青山绿水,亭台楼阁,真叫人感觉到了人间仙境。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也不过如此吧。亭子周边都有栏杆,栏杆内侧安放了一圈长椅,长椅中间安置了一个象棋桌,现成的玉石棋子摆放其上。同行的两位老师忍不住手痒痒,抓紧时间要下一局。我们几个女同志,见景生情,按捺不住拿出手机不停拍照,想要把这美景拍进镜头,储存起来,当然也会拍拍美颜臭美一下喽。可以听风沐雨赏花,读书下棋品茶,真是个不错的风水宝地。我们陶醉其中,不能自拔。邹道芳主席跟我们介绍说,这里原是一大片沼泽地,是民营企业家郑荣启投资修建的。单是挖淤泥就挖了半个多月。挖了1米多深,麒麟亭那一块做了两层水泥硬化。村里又在四周扎钢丝网,培护挡土墙。麒麟亭左边还有多米20多亩养鱼塘,听说郑总还准备在这周边安路灯、修路、搞绿化。一点一点建设,一天一天美化,每个美丽乡村的打造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我们在麒麟亭下棋聊天拍照,走过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手里提了个蛇皮袋子,只见他走到亭子边上,放了一只甲鱼到水里。肖书记跟我们介绍说,这位就是郑荣启,双寅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冲村乡贤理事会会长。在我们看来,这可是个传奇人物,邓冲的发展,他功不可没。
说起来,他还不是邓冲土生土长的人。他年出生在丹江,65年移民到宜城讴乐,69年再次移迁,才到李垱。初中没读完,就去学木匠。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搞市场经济,他瞅准商机,买了辆小型拖拉机给别人拉货跑运输,那时邓冲村是李垱乡政府所在地,做生意的人多,都要经常到宜城、襄樊进货,拖拉机日日不停地跑出跑进,他也稳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听从家人的安排,先后到李垱派出所、雷河派出所开车。年,在外历练多年,有了自己想法的郑荣启辞职回家,开始涉足建筑行业,到北京、荆门等地包工程,做小包工头。一步一个脚印,不盲目做大做强,不做开发商,只是踏实稳健地做承建,顺风顺水,赚得盆满钵满。年,他回邓冲投资万建猪场搞养殖,那几年形势好,、年赚了不少钱。然而,花无百日红,后来养猪市场逐渐饱和,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到年非洲猪瘟,一下子死了0多头猪,损失多万,一下子把人打懵了。虽说猪场是自家建的不用付租金,猪仔是自家自繁自养的,可饲料要花钱买,工人工资要付,还有防疫、消毒这一系列的开支。说起那段难熬的日子,这个坚强的汉子也不禁红了眼圈。所幸,建筑那一块一直没丢,他一直在外面包工程,以建筑保养殖,勉强维持着。但是,当村里开始搞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振兴,他毫不迟疑地出钱出力出点子,我们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作为民营企业家,作为乡贤理事会会长,年,他给李垱中学捐了10台空调,每年教师节,他都会拿到0元,慰问李垱中学的老师。他总是谦虚地说,能为家乡教育出点力、加点油再正常不过了。我才有点明白了,怪不得李垱中学这个偏僻的山村中学每年中考能考全市最好,除了李垱中学师生们的努力奋斗,乡贤和企业家们的